上回簡單介紹過汽車行業現時的市場狀況、正面對的環保問題,及可持續發展的情況,就此,下文將介紹並探討,一些新興技術及替代能源如何有效減少污染氣體的排放量,並影響投資者。
加強着重混合型驅動技術
未來,汽車製造商將於部分汽車款式上加強集中發展電動化。長期以來,歐洲廠商把發展混合型驅動系統的機會,留給日本的競爭對手如豐田及本田,並僅於最近數年才加緊自行研發這範疇,例如寶馬開發了高性能插電式混合引擎,這款引擎原本專為寶馬i8跑車而設,但現已逐漸引入多個針對大眾市場的車款。插電式混合型驅動技術使電動引擎結合傳統的燃燒式引擎,相輔相成下,汽車可行走40至50公里。這類車輛可通過家用電插座充電,十分方便。寶馬相信此技術是供汽車行走長路程的最佳替代驅動系統。另一方面,針對城市內的短路程,寶馬則計劃集中單一依靠電動汽車。與之相反,其他競爭對手如Tesla則早已專注於全電動汽車。然而,僅擁有非常大型及強勁電池的電動汽車才可行走超過400公里的路程,因此大幅提高車價。有見及此,Tesla一直只專注於高端市場,並只會在2017年才考慮於大眾市場推出。
短期內,對大多汽車製造商而言,首要的任務是為現有車款推出混合型驅動版。更多新車款將陸續面市,而消費者對這類汽車的接受程度亦正穩步上升,例如豐田於2015年首9個月在歐洲地區,共售出15.2萬輛混合型驅動汽車,相當於該集團營業總額約四分之一。
天然氣是被忽略替代燃料
使用天然氣發電的引擎可迅速大幅減少污染物排放量,比使用柴油及汽油發動的引擎,前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約20%、污染物排放減少60%至95%,而且近乎零微粒,因此相對而言清潔得多,而且技術亦已趨成熟。多個汽車製造商如快意已花數年一直研究此驅動系統,與此同時,福士集團(又稱大眾)已推出多個以天然氣驅動的車款。儘管天然氣受公眾關注的程度不及電動化汽車,但短期內仍是具吸引力的替代選擇。至今,以天然氣驅動的車輛有助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至低於每公里100克。
電動化技術發展有待突破
中長期而言,電動車將被視為化石燃料驅動汽車的最佳替代選擇,尤其有利於市區的短程路途。隨?電池設計改進,這項技術應可在未來5至10年內取得突破。可行駛更遠路程而且價格較相宜的電動車,將可提高現時不太理想的銷量。然而,從可持續發展看,單靠電動化難以大幅紓緩龐大的流動需求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因此關鍵在於電動車所用的電力是否產自可再生能源。瑞士聯邦物料科學實驗室進行的研究確定,使用一般歐盟電力組合充電的電動車,相比化石燃料發動的汽車,並未能為環境帶來明顯的益處;反之,若電動車所用的電力產自可再生能源,則電動車會是更環保的選擇。無可否認的事實是,生產車輛和電池的過程比傳統汽車的排放對環境的影響更大。
雖然現時市場上只有少量電動車輛,但從環境而言,是否使用來自可再生能源發電才是最重要的關鍵。由於補充燃料的基礎設施極少,而且車輛的數量不多,所以這項技術需至少10年才能發展成商業上可行之選。按現時情況看,當下的替代驅動系統各有優、缺點,因此似乎並沒一種技術最終能演變成主流。車輛的使用頻率,如短途還是長途,決定哪種驅動系統最環保及具經濟效益。
評估產品組合優劣成重點
混合型驅動汽車將於未來數年主導市場。以產品種類計,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豐田以36款混合型汽車領先(至2014年);本田以11款緊隨其後;而歐美車廠則瞠乎其後。至於電動車方面,各車廠推出的產品種類則平均得多,所以關鍵在於開發更強的電池。準確評估公司產品組合的優點和地域銷售分布,對成功投資於汽車業是必不可少的一環,而分析汽車零件供應商的程序亦沒那麼複雜。值得一提的是,大型供應商的業務遍布全球,並為汽車業提供多元化的產品。
千禧年以來逐漸增加的研發創新壓力,將為汽車業繼續提供向前發展的動力,尤其近期爆出福士柴油門(Dieselgate)醜聞後,更加快汽車業的結構轉變。
(二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