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已變成賭場,他們不斷發鈔,就像不斷生產永不會兌換的籌碼一樣。其實,用賭場來形容當今的全球貨幣政策,再恰當也不過了。在博弈圈有一個廣為人知的手法,叫做「馬丁格爾」(Martingale)。以前在同學聚會玩撲克牌連輸時,我叫它做「加倍回本法」,不是因為我會用馬丁格爾伎倆,而是因為我並不擅長虛張聲勢。
不斷重複加注至贏為止
現時的央行卻成功運用以上策略(至少暫時成功),說服投資者他們會長時間維持低息,若成效不彰,就會施展帶有「加倍下注法」意味的量化寬鬆措施。「加倍下注法」是指如果你輸掉第一局,下一局只需將賭注加倍就能回本。但如果你再輸,就必須不斷重複加注,直至贏為止。以數學的角度而言,如果有無限籌碼,這個策略可謂必勝。而目前央行便是以此方法處理全球貨幣體系。日本多年來已為量寬措施押下重注,而德拉吉的「不計較任何代價」言論,正是「加倍下注法」的另一種表述。歐洲央行承諾會透過增加量寬及購買抵押品振興歐羅區經濟,令通脹回升至2%,直至歐羅下跌、歐羅區經濟改善,以及通脹達標為止。現時歐洲央行每月購買近550億歐羅資產。
理性評論員不認為成功
此情況可以維持多久?理論上,只要仍有可以購買的資產(包括股票)就可以,而實際上則取決於央行基礎貨幣的價值。若投資者對某國貨幣價值的合理範圍失去信心,通脹很快就會達標,甚至超標。委內瑞拉、阿根廷及津巴布韋就是現今的最佳例子,而德國的魏瑪共和國就是歷史上的最佳實證。若全球已發展經濟體各自以相同步伐推行措施,並在適當時候停止,理論上可以刺激通脹、帶動經濟增長,並避免通縮帶來的市場波動。因此,各國正嘗試以等同於「加倍下注法」的量寬措施達到以上目的,至今情況還算理想,但理性的評論員都不會認為,這些在雷曼事件後的救亡措施屬於「成功」。
經濟學家稱為金融壓抑
措施未能真正奏效,肯定了我及其他人較早前提出的理論——「加倍下注法」模式的量寬措施,及其衍生的人為低息只能解決表面的經濟問題,但治標不治本。措施讓毫無生產力的企業苟延殘喘;令保險公司及退休基金等機構無法賺取足夠回報發放利益,繼而破壞其業務模式;更令儲蓄人士無法增加退休儲備,以維持預期的退休生活模式。羅格夫(Kenneth Rogoff)及萊因哈特(Carmen Reinhart)等心思慎密的經濟學家稱之為「金融壓抑」(financial repression)。若此情況持續,儲蓄人士將被迫自行了斷。
(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