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3年1月16日

譚慧敏 中國

中國經濟轉型應循序漸進

中國經濟需要轉型,這既是一項市場共識,近年來也已成為北京當局的政策重點。不過,假若中國試圖以過快步伐轉型,反而會揠苗助長,可能損害中國經濟現時所依靠的主要增長動力。

為實現長遠的持續發展,中國經濟必須減少倚賴固定資產投資作為增長的主要動力,轉而擴大私人消費的比重。這種內部經濟結構的「再平衡過程」,往往需時5至10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認為,中國經濟或會由現在至2017年間逐步轉型。

在現實的環境中,若要一下子便將總體需求由一個範疇(固定投資)轉至另一範疇(內需消費),這樣急進的過程並不會順利。即使是在屬於半指令式經濟的中國,亦是如此。中國若要實現如此重大的需求轉變,就要在供應和資源運用方面的經濟結構作出相應調整,而有關調整將需時多年才能完成。

自從2003年胡溫領導層上任首年,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佔本地生產總值比率開始顯著上升,到2005年在42%企穩。不過,儘管中國的投資佔本地生產總值比率高企,卻並未大幅超出其他快速成長的亞洲國家(例如南韓和日本)在經濟擴張高峰時期的水平。

中國的高投資比率開始受到關注,是因為中國政府在2008年為了對抗環球金融危機,推出了總值達4萬億人民幣的大規模財政刺激方案。此舉令投資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在2009年急增至48%,其後大致維持在該水平。

中國政府要促進國內消費在整體經濟中佔更高比例,實非易事。舉例而言,中央政府以補貼方式幫助農村居民購買消費耐用品,這項刺激需求的措施,短期而言確實相當成功,但此類計劃若以持久且較大規模的方式推行,則未必可行。

同樣地,通過一次過大幅提高工資,旨在讓勞工分享更多全國收入的措施,亦可能有損大型企業及國有企業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採取如此冒險的政策,反而可能導致廣泛裁員及失業率上升,以致得不償失。

另一種促進國內消費的建議,是政府帶頭改善保健、教育和社會保障,以公營代替私營提供這些項目,藉此間接刺激家庭消費。研究顯示,這種方法行之有效,中央政府每增加1%本地生產總值的開支在教育、保健和退休保障方面,就可望促使家庭儲蓄率下降1.25%。

不過,短期內大家不應對此寄望過高。首先,雖然中國工人的社會保障和退休金制度已在近年擴大不少,但仍僅能提供部分保障,受益水平亦低。再者,中國不同家庭的儲蓄情況差別甚大,約50%工人沒有財務儲蓄,可見這些工人需要加強而非減少儲蓄。

對投資者而言,中國股票的機會仍源源不絕。由於宏觀經濟趨向穩定,今年股市有機會再次造好,股票估值可望隨著盈利評級調整回穩而反彈。在具體類別方面,筆者現時看好必需消費、金融(包括地產),以及網絡相關股票,對週期類股票則將循機而動。

譚慧敏

摩根資產管理

市場策略師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