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市場預期,3月公布的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GDP增長目標維持在5%左右,與2024年持平。為應對不斷上升的全球不確定性,財政政策將發揮更為突出的作用,財政赤字目標從通常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提高到4%。預算內財政赤字將較去年增加1.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達到5.66萬億元。預算內財政赤字的增加主要受財政支出上升的影響,財政支出將較去年同期增加1.2萬億元,達到29.7萬億元。
為進一步刺激經濟增長,超長期特別國債額度增加了3000億元,達到1.3萬億元,同時計劃發行5000億元的特別債券,用於對大型國有銀行進行資本補充。此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規模將增加5000億元,達到4.4萬億元。總體而言,2025年中國中央和地方政府將發行11.86萬億元的債務,同比增加2.9萬億元——這突顯了更為積極的財政立場,以抵消外部不利因素的影響。
房地產市場將在2025年中國刺激內需的努力中發揮核心作用。「穩住樓市股市」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儘管對於內地經濟下滑的根源仍存在爭議,但近期筆者觀察到似乎愈來愈多的人正在形成共識,那就是房地產行業的深度調整是此輪經濟下滑的主要根源。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需要持續努力穩定房地產市場,防止其進一步下滑。
在3月9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確認,計劃發行的 4.4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關鍵用途之一,是用於土地儲備和購買現有住房庫存。地方政府在確定購房者、定價以及所購房產的用途方面將擁有完全自主權。這些住房將優先用於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安置、人才住房、青年公寓和職工宿舍,既有助於穩定住房市場,也有利於城市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在去庫存政策上給了地方政府更大的自主權,有助於重新平衡房地產供給與需求。2月,廣東省宣布發行307億元的專項債券用於土地收購和儲備,這是此類大規模舉措中的首例,相信未來將複製到全國各地。
雖然,提振內需沒有捷徑,但是這兩年穩定房地產市場或許會成為內地刺激內需的捷徑。由於房地產產業鏈長,影響大量上下游行業。加上此輪地產調整已經持續數年。穩定的房地產市場將帶動整條產業鏈反彈,從而支援內需。
除了財政政策和房地產政策,貨幣政策仍有發揮作用的空間。今年以來,中國國債收益率持續上升,部分受到降息預期下降的影響。有看法認為中國人民銀行短期內或許會愈來愈多地依賴結構性工具,而非全面降息來支持經濟。譬如創新和技術升級的再貸款額度已從5000億元,擴大至介乎8000億至1萬億元,強化了更具針對性的政策手段。不過,鑑於今年通脹目標從「上限約束」轉變為「預期引導」工具,以及一季度消費者物價指數可能僅同比增長0.1%,認為人行的降息空間依然較大。這也會進一步對房地產趨穩帶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