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工智能(AI)初創公司DeepSeek在新春期間,顛覆了投資者對AI競賽的理解。DeepSeek對未來行業演進將有多大影響有待AI專家來預測,但投資者不應低估這發展對內地整體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經濟改革持續推進之際。
從2015至2024年中,中國一直沒有仿效其他國家此前採取的措施,以化解房地產泡沫,直至去年底才開始踏上類似的道路,推出協調式貨幣和財政政策、為銀行重整資本,以及維持人民幣的弱勢。這些舉措雖然必要,但目前力度仍較溫和,難言已經使經濟顯著好轉。
若將美國2008年後經濟復甦的持久性,與日本自2013年落實安倍經濟學,或是歐洲自2011年在前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不惜一切」政策的支持下,復甦景氣仍然只是半温不熱作比較,便會發現美國的成功還在於有新行業崛起,包括使美國晉身全球主要產油國的頁岩油業,以及透過社交媒體革新創建了「網紅」文化。在泡沫相關行業正在重整資本和重組之時,這些新行業成為經濟增長的推動力,而其新力軍亦取代了受泡沫爆破影響的勞動力。
據哈佛大學和互動廣告局(Interactive Advertising Bureau)的研究員之估算,自2008年至2021年間,單是社交媒體在美國開創的新「互聯網」工作,便高達美國在2008年危機前整體就業的一成左右。
中國在過去近十年來也一直旨在革新就業與經濟格局,而DeepSeek的發展可能為當局這個進程再邁出舉足輕重的一步。
在爭奪AI領導地位的競賽中,中國長久以來可能被視為美國的陪襯,而兩國似乎都是採取相似的方式發展AI業,包括大力投資於高效能晶片以為AI模型進行訓練。不過,當競逐拉近時,美國尋求限制中國獲得需要的設備和技術,以提高競爭優勢。
面對重重障礙,DeepSeek在AI競賽中開闢了新賽道,降低了對美國和美國盟友的技術之依賴。
就如美國因發展新能源行業(頁岩油)和新科技導向行業(社交媒體)而推動就業和經濟增長一樣,內地也因大力投資於可再生能源和電動車而領先全球,現在DeepSeek的AI創新有望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三大驅動力。
故此,若DeepSeek的低成本AI訓練模型成功普及AI,就像社交媒體使全球媒體大眾化般,那麼中國便可以更迅速地進入AI周期的創新趨勢,並促進新私人公司成立和新就業形式百花齊放,連帶可能提振私人消費增長。
誠如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發展中所見,無疑AI發展也附帶職位流失的代價。但借鑑創新科技的發展史,新興行業、角色和工作將超過失去的職位。參考中國發展電動車對內燃車業帶來的衝擊,內地電動車業至2023年直接創造了300萬個新職位,以及多達5400家的新公司。
雖然目前要總結前景言之尚早,但DeepSeek確有可能不僅在整個AI業產生回響,也有望協助內地在經濟改革和重整的過程中,再踏出關鍵的另一步。對長線投資者來說,在選股時可以考慮具潛力在未來引領經濟的股份,從而避開內地改革經濟而持續帶來的震盪,並把握隨之而來的週期性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