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前的文章分析了2025年美股市場的關注點。這次跟大家回顧一下2024年美股的表現,希望從中洞悉到一些來年可用的交易策略。
首先比較四大指數的表現。有參與美股投資的朋友,都應該清楚2024年初至今,表現最好的是納斯達克指數,累升33.9%;第二位是標普500指數,累增26%;第三位是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共升13.8%;而表現最差的,是羅素2000指數,上揚12.3%。所以總體而言,美股在2024年的表現非常亮麗!
雖然四大指數都有升幅,但各指數的表現可以差天共地。一般對美股不太熟悉的投資者,常常以道指作為美股的指標。甚至某些電視台報道財經新聞,也只是報道道指的變動。我在不同場合常常強調,道指的代表性其實並不高。第一,道指只包含30隻成份股,比起標指500隻成份股,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3700隻成份股,不能有效地反映美國股市內近6000隻上市公司的表現。
第二,道指是以「價格加權」,而不是「市值加權」。意思是道指成份股的比重,是根據股票價格水平釐定。現時道指比重最高的股票,並不是全球市值最高的蘋果,而是高盛(佔8.1%)。因為高盛現時的股價是570美元,高過蘋果的255美元,所以佔比較蘋果的3.6%高出一倍有多。
相反,蘋果在標指和納指的佔比都是最高,分別達7.7%和9.8%。說到這裏,大家都應該明白為何道指跑輸。蘋果最近連升5星期,屢創歷史新高,納指和標指都受惠於蘋果的升勢,而只有3.6%佔比的道指,未能完全受惠。
除了蘋果,「七雄」的表現也不能不提。輝達以外,七雄中的六雄都在12月創出歷史新高。而七雄在納指、標指和道指的總比重,分別是45%、32%和15%。同樣,七雄今年表現理想,道指不能完全反映。而事實上,道指只包含了四雄(微軟、蘋果、亞馬遜和輝達),谷歌母公司、META和特斯拉並不是成份股。
正因為七雄對總體大市的影響力大,大家在交易時要留意資金是流向它們,還是流到其餘493隻標指成份股。年初到7月9日(即AI概念出現調整前),標指升了近18%。而標普500增長指數(七雄佔比為55%),升了30%。但從7月10日到11月5日(即大選結果公布前一天),標指升2.6%。同期標普500增長指數微跌0.3%。但而標普500價值指數(不包含七雄)卻升了7.2%。如果能夠把握資金流向,靈活投入三個七雄佔比不同的標普500指數,可以令總體表現更上一層樓。
最後分析一下板塊今年的表現。排名首三位分別是通訊服務(漲37.5%)、非一般消費(升30.4%)和金融(增30.2%)。最差的三位分別是原材料(升1.4%)、健康護理(揚1.6%)和能源(增2.3%)。而能夠跑贏標指的,就只有首三位的板塊加上資訊科技。所以除了「7 vs 493」,留意板塊輪動也是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