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宣布對價值18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受影響的商品包括電動車、電池、半導體、鋼鐵和鋁、關鍵礦物、太陽能電池、起重機和醫療產品等,同時保留前總統特朗普時期實施逾3000億美元的商品關稅。被徵收關稅的商品僅佔中國對美出口總額4%,佔中國出口總額0.5%。鑑於這次加徵關稅的規模有限,新措施不太可能對經濟產生廣泛影響,但可能會波及特定行業。
對於那些供應商遍布全球,且價格敏感度較高的行業(如發展成熟的半導體、醫療用品以及鋼鐵和鋁產品行業)來說,隨着美國消費者轉而購買其他國家的產品,對美貿易便會隨之下降。但在電池、電池零部件和關鍵礦產等高度依賴中國的行業,在美國開發出新供應來源前,也可能需要支付較高的價格來購買這些產品。對於電動車和太陽能電池等幾乎不存在雙邊貿易的行業來說,關稅純粹是象徵性的舉動。
料美在大選前不升級行動
中國或會即將對美國實施反制措施,有可能會對美國產品徵收關稅。我們認為,美國至少在大選之前,都不太可能會將行動進一步升級。有別於以往,美國並不意在就市場准入與中國進行談判,也不會以關稅作為籌碼,要求中國進口更多美國產品。
問題的關鍵,在於中美貿易戰是否會演變成全球貿易戰。歐盟已對從中國進口的風力渦輪機、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與美國不同的是,歐洲是中國非常重要的雙邊貿易夥伴。因此,歐洲可採取升級措施的對象更廣,可能會產生深厚的負面經濟影響。
中歐關係有升級惡化風險
從經濟關係來看,中歐關係存在合理的升級風險。隨着中國正試圖通過投資高附加值製造業來推動未來的經濟增長,歐洲與中國的核心貿易邏輯(即從中國進口具吸引力的低附加值商品、向中國出口高附加值優質產品),似乎正在日益趨於崩塌。與中國的競爭對手相比,歐洲公司(尤其是汽車行業公司)正在快速失去優勢。
對中國離岸股市逢高減持
自1月觸底後至今,MSCI中國股票指數已暴漲逾30%。由於估值似乎不再低迷,風險回報也似乎日益趨減,我們繼續建議針對中國離岸股市逢高減持。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我們認為在岸市場更具價值,對於戰術投資者而言,我們建議股息型股票和結構產品。
外滙方面,貿易摩擦加劇的風險,是我們維持看淡人民幣前景的主要原因。出口前景的不明朗因素,對中國的國際收支和整體增長構成風險,這兩者都會對人民幣的公允價值造成不利影響。雖然堅定的干預措施,讓美元兌離岸人民幣滙率在過去一年保持相對穩定,但從2018至2019年貿易戰的教訓所見,當局或會對人民幣貶值採取更加寬容的態度,從而抵消關稅帶來的部分影響。雖然我們的基準情景是人民幣不會大幅貶值,但在未來6至12個月內,人民幣從目前水平進一步走弱的風險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