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疫情期間,進出餐廳變得困難,因此大家都變身廚神,看完一堆網上教學後,就在家裏自己煮菜。也許煮出來的菜式只有心水餐廳的六七成水準,但在當時環境已經很不錯。這個發展令社會好一部分人享受到美食,對社會而言當然是好事。不過如果單考慮經濟數字,這些名菜的材料費可能是餐廳價錢的三四分之一,網上教學又沒有成本,其他能源、調味品等成本又接近零,因此自己煮所創造的經濟總量,只是餐廳經濟的三四分之一。
疫情下改善生活卻打擊經濟
疫情當然是偶發事件,但是「家家有廚神」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科技發展。假如沒有各大視頻網站,大家還是靠紙本食譜,研發速度就會很慢。而且沒有社交媒體推波助瀾,看不到身邊朋友也成功煮出名物,願意嘗試的人也許就更少。因此,雖然科技大幅改善了人類生活,但是有時候卻反而會打擊了經濟數據。
畢非德剛開完了股東大會,會上也有股東問假設特斯拉成功研發了自動駕駛系統,真的令整體交通意外降低五成,會如何影響畢非德的保險生意。巴郡旗下Geico是美國第四大汽車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在收到保費和按合約賠償之間,一般會有時間差。因此每年營運,既有新保單又有舊單到期,就會形成一筆暫存在保險公司,但使用限制不大的浮存金。巴郡最初的投資資本就來自於Geico的浮存金。
畢非德:自動駕駛不利車保業務
畢非德也非常誠實,說假如自動駕駛系統真的成熟,對社會是好事,但對車保業務就有打擊。當然,他也說這類系統不同公司在近二十年都試了好幾次,因此特斯拉的系統雖然最近不停見報,但亦不一定會成功。巴郡負責保險業務的副主席亦說,電動車有意外後的維修成本較高,所以交通意外較少也好,整體成本未必會下降很多。但長遠而言,自動駕駛會影響車保巿場卻是無容置疑。
巴郡和特斯拉都是美國公司,因此就算一榮一枯,對美國股巿都大致是正面影響。但其他發達國家沒有培養出新科技企業,問題就大了。英國前財相歐思邦和同屆的影子財相鮑斯(Ed Balls)近月開了一個播客節目,有一集就討論到科技對英國的影響。
英國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經濟生產力增長就一直在七大工業國敬陪末席,連帶股巿亦好幾年只是浮浮沉沉。坊間評論當然有不同解讀,包括認為歐思邦當年衰退中滅赤太快,犠牲了應份的生產力。但是歐思邦在節目中的解釋,就是很多科技實際上提升了生產力,卻未有反映在經濟數據或企業盈利之上。
科技進步反而或削生產力
例如,二十年前買機票可能要親身到旅行社,如果不在倫敦巿中心居住,一來一回也許要半天。今天透過手機,十五分鐘就完成了交易。民眾省卻了半天時間,直接就是生產力提升的學院派解釋。但是實體旅行社倒閉了,經濟規模反而有所縮小,網上買機票在數字上反而削弱了生產力。
當然,英國另外還有脫歐、疫情、政府換屆在即等因素,近年股巿不振並非只因為生產力。但其他例如日本等發達國家,亦見到科技愈進步,反而數據愈平穩。只有加拿大和澳洲等,既是發達國家,又有能源礦產等的地方,生產力才勉強保持增長。常說分散投資要以亞太、北美、歐洲三大板塊為思考框架。三者之中,分析歐洲如何發展也許才是最難。
(編者按:楊書健最新著作《不倒燈塔》現已發售,歡迎訂購。)
本地包郵:bit.ly/ejonline171p
電子書:bit.ly/hkejp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