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為中國疫後首年,然而經濟復甦障礙重重。雖然第一季初步有反彈,但一些阻力浮現,使經濟受壓。幸好刺激措施具有實際作用,可為經濟帶來支持,中國將有能力在2023年達致「約5%」的增長目標。
3年來反覆的疫情限制和房地產動盪削弱了公眾信心,這可見於上半年物價疲弱、消費低迷和投資不振。北京自8月開始採取行動,推出了大量政策支援(尤其是放寬按揭貸款),希望刺激房屋需求,降低家庭的財務壓力。
中國的經濟前景似乎取決於中央政府的未來取向。如政府能夠提供充分和及時的支持,大幅恢復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我們預期2024年的前景可望向好,2025年趨向穩定。
投資基建作用漸進式
中國向來以投資、消費、出口的「三頭馬車」推動經濟增長。當經濟陷入低迷,由刺激措施推動投資一般可成為支持增長的政策工具之一。這次亦不例外。去年7月,北京要求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10月,年中預算檢討有別於過去,當局將預算赤字增加1萬億元人民幣,令市場意外。除提前發行今年的地方政府債券(LGB)額度外,這些指令亦以促進投資為目標,踏入2024年提供更多支持。
回顧過去,如透過發行LGB刺激投資,開支將集中於基建項目,而其年期一般較長。因此,這類刺激措施並非帶來即時作用,而是循序漸進。我們預期2024年將持續有投資支援,藉以維持經濟發展。
出口需跟上或存挑戰
2023年全球通脹和已開發國家消費開支減少,為中國的出口帶來艱巨挑戰。然而,機電產品、汽車等部分行業仍表現良好;2018年以來,中國的電動車出口不斷增長,甚至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作為「產業升級」計劃一部分,中國的目標是促進高附加值製造業出口。展望未來,受惠於已開發經濟體通脹回落,環球需求預期將可復甦,這或可在2023年底至2024年及其後改善中國的出口狀況。但地緣政治形勢或造成不確定性。美國或歐盟實施任何嚴格限制,均可能使中國的出口及製造業受到重大打擊。
消費依賴房地產市場
中國的房屋擁有人眾多。據2020年一項研究顯示,超過80%中國家庭擁有自己的房屋。自2021年房地產市場動盪開始以來,中國家庭一直擔心資產價值,這導致消費低迷,預防性質的儲蓄持續增加。這種行為不止反映按揭貸款影響了收入,亦突顯了為補償物業貶值而產生的財務不安全感──財富效應。因此,穩定房地產市場是提振消費者信心及支持消費的關鍵。
自8月以來,當局推行貨幣及財務措施,紓緩家庭財務壓力,並增加房屋需求。但解決房地行業的結構問題將需要漫長過程,現在只是剛剛開始。政府推行持續支援,不但是房地產市場回穩的關鍵,對防止建築和私人消費等相關行業受到長期影響亦極為重要。
我們的基礎觀點為北京將在未來兩年採取充分措施,支持房屋市場的需求,紓緩家庭憂慮。服務業和勞動市場復甦,應可加強2024年的消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