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JPEX事件後,又爆出HOUNAX的虛擬貨幣交易平台騙案,香港虛擬資產投資騙案接踵而來,究竟是監管機構出了問題,還是「騙徒的手法層出不窮」?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監管機構的步伐發展緩慢是問題癥結,如何有效利用科技融入金融業發展,是監管機構義不容辭的使命。早於去年5月31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便宣布啟動「守護者計劃」(Project Guardian),旨在與金融業的持份者探索資產代幣化的經濟潛力和增值用例。
MAS積極主動監管金融科技
代幣化是透過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以數碼形式呈現資產,使高價值的金融和實體經濟資產,可以在互聯網上進行點對點的分割和交換。透過智能合約的應用,代幣化在金融服務領域實現去中心化金融(DeFi),讓借貸和交易等金融活動可以在區塊鏈上自主執行,無需仲介機構的參與。這種方式有望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可及性和可負擔性,同時增加金融市場的流動性,並促進經濟的包容性。
Project Guardian將測試資產代幣化和DeFi應用的可行性,同時管理財務穩定和誠信的風險。MAS旨在開發和試點4個主要領域的用例,包括:1)開放、可互通的網絡——探索使用公共區塊鏈建立開放、可互通的網絡,使數碼資產能夠跨平台和流動性池進行交易;2)信任錨(Trust Anchors)——透過獨立信任錨的公共信任層,建立一個用於執行DeFi協議的可信任環境;3)資產代幣化——檢查以數碼無記名資產形式表示的證券,以及公共區塊鏈上存款機構發行的代幣化存款的使用情況;4)機構級DeFi協議——研究在DeFi協議中引入監管保障和控制,以減輕市場操縱和操作風險。
Project Guardian的第一個試點,探討融資市場中潛在的DeFi應用。MAS亦積極邀有興趣的各方金融科技監管沙盒(Sand Box)提交提案進行現場實驗,針對Project Guardian中4個感興趣的領域作進一步探索。
VCC基金架構為適應市場變化
日本金融廳(FSA)和MAS在今年6月26日共同宣布,FSA會以觀察員的身份參與MAS旗下計劃Project Guardian。而今年11月MAS發布聲明,正在與金融行業合作,擴大資產代幣化計劃,開發代幣化市場的基礎能力,並正在Project Guardian行業組織內啟動一個新的基金工作流程,重點關注在數碼資產網絡上本地發行可變資本公司(Variable Capital Company,或VCC)基金,旨在解決稅收、政策和法律問題,同時增加資產管理公司的分銷管道。
事實上,MAS已經為Project Guardian啟動了新的VCC軌道。VCC基金架構是指基金的法律架構,於2020年在新加坡引入,旨在吸引更多資產管理公司和投資者,選擇新加坡作為註冊基金。VCC基金架構的主要特點是具有靈活的資本結構,允許基金在不必解散和重新設立的情況下,增加或減少資本。這種靈活性使VCC基金可以更好地適應投資者的需求和基金規模的變化。
靈活的基金架構賦予資產代幣化巨大潛力。Project Guardian的精神旨在透過金融業持份者進行實驗和研究為參考,評估長期轉型影響並實現生態系統的安全發展,以便建立政策指導方針和框架,定義可接受的管理模型或問責制。MAS以積極主動的姿態監管金融科技領域,而非每每以「無牌平台不受監管」為由,讓不法之徒利用時代發展中制度漏洞的弱點騙取金錢。
星經驗值得香港當局借鏡
每況愈下的金融騙案污名化虛擬資產、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等新興金融科技。這些技術的出現本來就是為了促進金融業發展,如今卻淪為騙徒招搖撞騙的工具,歸根究底,便是監管制度不能與時並進。MAS推進的守護者計劃,配合了防守與進攻的特質,以健康步伐發展資產代幣化,很值得香港有關當局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