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11月25日

楊書健 理財方案

【欲言不止】吸引力法則提供繼續投資信心

「吸引力法則」在新世代頗為流行,我和學生閒談的時候亦時有聽到。它提倡只要我們保持正面想法,就自然會吸引正面結果,又因為會吸引其他想法正面的朋友,慢慢就會聚沙成塔,變成正面能量。最傳統的解讀訴諸於新紀元運動,屬於西洋玄學,也許不太科學。不少所謂的成功案例,其實只是「安慰劑效應」,因為覺得好運會來,遇上好事就自然會歸功於這套法則。

過分悲觀很難投資

不過,純粹視「吸引力法則」為心理治療,讓自己樂觀一點,其實也不是壞事。但凡投資都是犧牲了現時消費力,以換取將來可以更多消費。幻想明天就會世界末日當然是最極端的悲觀心態,但在這個前提之下,其實根本不需要投資,反而應該盡量享受。因此,過分悲觀其實是很難投資。

例如,有一家客戶自疫情以來一直保持「隊型」,繼續以股息和其他現金收入購買公用股,4年之後部分倉位的持有股數升了一倍,靜待加息期完結後的反彈。他們會堅持這個策略,自然是假設了就算疫情再有反覆,世界經濟總會復常。就算是較為保守的客戶,這一兩年買了長期國債或加速還債,背後假設亦是這一兩年只是短期跌巿,基本面仍會恢復。真正悲觀的投資者,最理性的決定反而是將整個投資組合變現,償還所有債務後,持有大量現金再作打算。

基於看好經濟長期增長

近年指數基金流行,亦源於機構投資者看好經濟長期增長的心態。就算近二三十年,各地民眾都有質疑自己的生活能否比父母一輩更好,但是世界經濟總量一直在增長,去年就超過了100萬億美元。和二十年前相比,每年旅行次數、手機電視等電子產品,乃至日常吃飯的材料,我們的物質生活也改善了。指數基金的吸引力就在於它們撇除了其他因素,將這層社會進步化成回報。

八十年代有一套電影名為《橫財三千萬》,反映在那個年代3000萬元已經是一筆巨款。但假如在那個時空真的贏了3000萬元,其實可以投資的工具不會多。那時候,投資海外不容易,香港股巿的選擇也比現在更少。假如不想收購企業再入主營運,大部分人的選擇都是買藍籌股或地產。事後看來,這兩個選擇都應該做得不錯,但其實回報之中,大部分還是基於經濟增長。藍籌股理論上更穩健,背後假設了這些企業能一直維持競爭優勢。

後來出現了各類全球基金,筆者也是受益於這個趨勢才有幸入行,也令投資者可以接觸到海外巿場,開始以地域分散投資。另外,由基金經理操盤,理論上就減少了個別企業能否維持競爭優勢的風險,但就換成了基金經理能否駕馭組合的風險。甄選和管理基金經理,就成了家族辦公室的重要職責。不過,時間軸一拉長,基金的整體回報還是建基於經濟成長。

不需了解企業便可投資

指數ETF出現後,機構投資者就算不了解當地企業、不熟識當地基金經理,只要相信當地經濟長期變好,也可以自行投資當地股巿。也許十年後人類還未能登陸火星,也許人工智能要花好幾十年才完全改變經濟運作,但由此而來的經濟發展還是值得留意。「吸引力法則」的正向思維提供的,正是繼續投資的信心。

 

(編者按:楊書健最新著作《息賺秘笈》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楊書健

安泓投資

投資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