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約九成標普500成份股的價格已升至50天移動平均線以上,創下2022年底以來的新高,這與歷史上確認升市的90%門檻是咫尺之遙。雖然標普500指數尚未突破近期高位,但在過去一個月內持續攀升,其他主要指數亦繼續逼近52周新高。鑑於我們5月下旬對「一般股票」缺乏升幅的憂慮,近期升幅可算是重大突破。
在行業層面,各個標普500板塊均有超過一半成份股的價格,高於其50天和200天移動平均線。雖然科技股一直在這兩項指標領先,但我們認為其他板塊(如工業股)同樣表現強勁。值得注意的是,其他板塊亦有突出數據,如盈利上調/出乎意料強勁的自由現金流。
美股升市廣度擴大
隨着標普500等主要大型股指數逐漸逼近歷史新高,各方對市況屬於新一輪牛市,還是熊市反彈的爭論繼續升溫。何謂新牛市並沒有具體及被廣泛採納的定義,有人認為是谷底起計上漲20%,亦有人認為必須突破先前的高位。
客觀來說,主要指數的升幅並未反映至個別成份股的層面。在6月份,雖然標普500指數成份股創下52周新高的百分比,終於突破雙位數,但另外兩個指數則未見這情況。回顧歷史,當距離主要市場低位超過9個月時,主要指數的升幅通常都會達到雙位數。
投資者對最大型股份帶動今年市況持負面看法,並認為集中度往往是市場走低的成因。然而,我們並不認為這本身是負面看法的確鑿理據。的確,最大型公司的市值份額與其盈利比例存在落差,導致其權重較難獲得支持,但這些公司並非低質素或投機性質。再者,有關股份今年上漲的一大原因是3月份的銀行業危機,導致投資者合理地紛紛拋售小型股而轉投大型股。
因應最大成份股的權重和集中度,納斯特最近特別進行一次指數調整。截至7月3日,今年升幅集中在微軟、蘋果、NVDA、Alphabet、亞馬遜和特斯拉等一些大型股股份身上,令納斯特100最大股票的總權重高達指數的55%以上,有違指數計算規定的48%集中度上限。
有趣的是,根據股市研究機構Birinyi Associates的分析,如果新的納斯特100指數權重在今年初已經生效,這個指數的新版本亦會錄得相若的回報,舊版本是+44.8%,而新版本是+46.9%(年初至7月18日的數據)。
相對於市值加權指數,均等權重指數的表現明顯落後,未能解決估值的兩難。市場由去年10月低位以來的反彈,完全來自估值倍數上升,事實上一些公司的市盈率(P/E)公式的分母(E)未見起色。
或仍充斥泡沫情緒
然而,投資者情緒可能仍然充斥泡沫,而估值可能仍然偏高。與歷史估值相比,上述情況或會持續一段時間。把握市場時機並不容易,甚至是完全不可能,因此我們不會試圖捕捉市場高低位,當然亦不會建議投資者「全面出擊」或「全面清倉」。投資必須是長時間貫徹紀律的過程,其中需要定期重新調整,這亦正是納斯特的做法。
嘉信理財高級投資研究専員Kevin Gordon,對此文也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