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去年底在曼谷開幕的第39屆泰國國際汽車博覽會中,中國電動車巨頭比亞迪(01211)攜7款車型亮相博覽會,當中就包括首款在泰國推出的純電動車車型「元PLUS」。
自去年初以來因通脹升溫及油價急升,令消費者的目光開始轉向電動車,但同時全球半導體短缺狀況仍未解決,令電動車的交付數量減少,在這個情況下,廠商的交付能力則成為了消費者考慮的主因之一。據早前《日經亞洲》一篇報道稱,比亞迪承諾於2022年底前,在泰國生產五千輛電動車,較其他廠商有優勢,吸引消費者在接受訂單的首天便搶購了一半的訂單。泰國是東南亞第二大車市,當地政府最近更推出稅務優惠,以吸引外國電動車企於本土設廠,預計當地未來電動車的市佔率將會再進一步提升,中國車企亦能隨之受惠。
積極開發海外市場
事實上,中國電動車在泰國市場的發展正在急起直追,比亞迪已於2022年9月簽署協議,搶先當地佔市場領導地位的豐田一步,在泰國開設首間東南亞生產中心,新工廠預定2024年投產,為泰國市場生產新能源房車及出口至東南亞其他國家,轟動汽車業界。以往中國汽車品牌一直難以與歐美和日本擁有百年歷史的傳統車廠競爭。惟在電動車這一方面,中國可以與傳統大廠站在同一起跑線。受惠於本土巨大消費者市場以及國家政策的支持,中國電動車品牌急速起飛,在2022年第三季排名前25的電動車品牌中,有14間來自中國,而比亞迪交付量亦已超越美國電動車巨頭Tesla。
比亞迪近年積極開發海外市場,除了泰國,比亞迪亦已宣布將於2023年進入墨西哥市場,我們可以預見中國電動車未來在全球的份額將會持續提升。不單是東南亞等新興市場,中國在全球第二大電動市場歐洲亦佔有一成市場份額,隨着歐盟宣布在2035年起禁售燃油車,當地電動車的發展將更加蓬勃,利好中國企業。
晶片禁令料影響有限
現時中國電動車的發展面對一個嚴峻問題,就是美國的晶片禁令,雖然目前禁令範圍內的晶片對電動車未有太大影響,但現時美國政府不斷升級禁令,面對這一潛在威脅,中國車企如蔚來(09866)和小鵬(09868)都建立了自家晶片研發團隊,避免屆時出現晶片斷供的情況。然而,晶片禁令的影響亦未必是外界所想這麼嚴峻。早前荷蘭光刻機生產巨頭ASML表示不會完全配合美國的政策,有此一例,日後美國其他盟友如日本、韓國亦有可能不會配合,禁令力度或許有限。
中國車企全球具優勢
總括而言,迎來全球能源轉型的順風,加上國策推動,中國電動車廠商近年發展迅速,打敗國外傳統車企,成功在全球電動車市場佔了龍頭地位,上述的東南亞市場便為一例。另外,中國在電池技術處於全球領先位置,有利中國車企生產新能源車及開拓國際市場,幫助中國車企在全球市場中保持優勢。如投資者打算入市捕捉未來增長機遇,可以考慮投資中國電動車及電池ETF,以較低的入場價網羅一籃子受惠於中國電動車增長的企業,並可以增加資產配置的多樣性,以加強投資組合的抗波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