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3年10月18日

余天佑 MPF

選擇多不一定等於好

朋友Edward上周突然收到積金局寄來的信件,嚇了他一跳,原來來信是提醒他,其名下持有4個強積金個人帳戶,鼓勵他加以整合。

Edward的情況其實並不罕見,他曾轉工兩次,而在學生時代又當過實習生,由於對強積金欠缺認識,離職後3個月內,沒有向受託人指示如何處理舊僱主供款帳戶,久而久之累積了不同計劃的個人帳戶。事實上,大家可能也有類似經驗:每次轉工時將注意力投放在新工作上,卻忘記整合在舊公司開設的強積金帳戶。另外,「僱員自選安排」實施後,你可將現職供款帳戶內僱員強制性供款部分所得的累算權益,轉移至於新受託人處設立的個人帳戶,數個個人帳戶散落各家各處並不出奇。

累積個人帳戶原因不同

積金局資料顯示,截止今年8月,個人帳戶總數達452萬個,較2007年增加84%,當中有18萬人擁有4個或以上個人帳戶,平均每名強積金計劃成員擁有超過1個個人帳戶。打工仔持有太多個人帳戶,投資就會過於分散,所需要的管理時間亦會更多,費時失事,甚至會影響退休部署。筆者當然建議Edward化繁為簡,將4個個人帳戶整合,令資金集中,不但管理簡單和直接,投資亦更靈活。

要決定如何整合,Edward應根據幾方面衡量各個個人帳戶,包括計劃的基金選擇、投資策略、風險程度及表現、受託人的服務範疇及水平、基金收費等因素。

選擇多不一定等於好

強積金制度過往一直由僱主揀選強積金計劃,僱員則從中挑選基金,而每個計劃平均只有10隻基金供他們選擇。直至「僱員自選安排」在去年11月實施,僱員的選擇便由約10隻基金擴大至400多隻基金。

有些打工仔以為多就是美,強積金計劃內的選擇愈多愈好,但其實基金數目不應是考慮的重點,計劃內的基金能否配合個人投資目標及需要,以及風險承受能力更為重要。

筆者去年參與討論不同國家退休保障制度的研究,比較幾個國家退休保障制度,以2010年資產規模計算,澳洲的退休金制度管理超過7.9萬億港元的資產,是香港強積金制度的21倍;英國、智利和新加坡制度管理的資產則分別是香港的16倍、3.2倍和3.1倍。

香港強積金制度規模較小,投資選擇卻十分廣泛,加上靈活性高,更容許計劃成員擁有多個戶口。投資選擇愈多,每隻基金的資產值便相對較少,規模效益較低,成本自然較高,所以多並不一定是好。外國的制度可能只提供有限度的選擇,甚至可能不提供選擇。

就像個人帳戶,即使不再有新供款,受託人仍須進行管理,所以個人帳戶愈多,受託人的行政成本亦愈重,最終這些成本會反映到基金的收費上。長遠而言,整合帳戶能提升強積金制度的效率,合乎打工仔的長遠利益。

無論是財富管理,還是人生規劃,都應由小事做起,放諸於強積金,除了要研究退休計劃、定期檢討組合,亦切勿忘記管理投資的基本法則。

余天佑

安聯投資

大中華及東南亞機構業務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