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巿場所料,美國聯儲局本周再次加息。現時鮑威爾的說法是要師法八十年代的伏爾克,透過加息將通脹消滅。但是只怕鮑老打錯怪獸了,在本輪通脹之後,通縮才是未來十年的大敵。
世界3個經濟版塊就是北美、亞太和歐洲。但是亞太和歐洲都有明顯的人口老化,中日韓為首的東亞地區更開始進入人口萎縮。
人口萎縮消費大減
現時工作人口不足,繼而推高工資,是其中一個這次美國通脹的原因。但是長期而言,人口萎縮就會變成需求疲弱。最簡單的例子,例如香港在我的一代每年有十萬名嬰兒,以每名嬰兒每日5條尿片計算,每天全社會就消費了50萬條尿片。到了去年只有3.7萬名嬰兒出生,全社會的消費力就剩下18.5萬條尿片,下跌了六成以上。
而且人口是最長期的趨勢,今天是尿片需求下跌,明天就是學童減少,學位和課外活動需求下降。到了後天就是婚禮數目、住宅需求,及汽車銷售量減少。醫學昌明令人均壽命持續提升,降低了人口萎縮的速度。但是七十歲的銀髮族不會再生育,買車的動機亦遠低於三十歲的青年人,對物質的總需求較低。
生活質素提升可對沖
過去二十年,香港乃至全東亞的整體生活質數改善了,家長花在每名小孩的消費增加了,就對沖了少子化的衝擊。像我小時候學跆拳道,教練是三段的香港人,各式裝備都是整個道場共用,到我兒子的教練是幾位五段的韓國人,每名學員都有自己的裝備。是否真的學得更好當然要長期才知道,但是花費卻一定更多。
但是東亞和歐洲現時已經發展了。將來提升生活質素的額外花費,就很難再完全對沖人口萎縮所帶來的需求萎縮。
家居工作帶來負面影響
另外,今次工資飛漲最受影響的都是最辛苦的工作崗位。例如英國就缺貨車司機,美國就缺機場運輸員和餐廳待應。這部分源於家居工作所釋放的勞動力。之前本欄都引述過,有西雅圖女待應找到了舊金山企業的後勤白領工作,工資稍低但卻可以在家舒服工作。這類巿外競爭就淘空了勞力工作的人才池,加劇了缺工現象。
但這些崗位只怕在這一波科技發展下都會消失。通用汽車的自動駕駛系統已在3個城巿試行,特斯拉則在本周降低了系統用家的安全指數要求,增加了16萬名用者。這些發展尚未成熟,炒股為時尚早。但是三五年後有系統跑出,將會改變整個運輸行業的員工架構。
科技發展有通縮效果
例如,就算無軚盤的全面自動化仍未成熟,如果可以由一位貨車司機帶領兩三部自動駕駛的貨車,亦提升了該位司機的運貨量3倍,就直接降低了成本。
其他未來十年的重點科技都有通縮效果。電動車減少了維修費用,又降低了能源成本。太陽能和風能發電不需要輸入,沒有邊際成本亦不再需要運煤運氣,也是通縮原因。
又例如,特斯拉月底會舉行人工智能討論會,重點討論人形機械人。就算未來十年該機械人只能幫忙搬貨和巡邏大廈,亦已經改變了兩個勞動行業。
因此,這次通脹的確影響了民生,需要處理。但操之過急,只怕隨之而來的長期通縮更難處理了。
(編者按:楊書健最新著作《息賺秘笈》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