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疫情帶來干擾,但粵港澳大灣區(GBA)仍是中國最具生產力的地區之一,並為2021年全國GDP增長作出重要貢獻。展望未來,我們認為大灣區內11個城市將發揮自身優勢,合力推動區域內的增長前景。跨地區就業扶持政策持續推出,區內金融互聯互通增強,基礎設施大幅提升,以及貿易活動穩步復甦,都驅動大灣區發展成為綜合性的經濟增長引擎。
大灣區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結合廣州、香港、澳門和深圳四大核心城市的獨特優勢。這些城市在區域內發揮主導作用,也是大部分政策措施的重要發力點。在上述核心城市的推動下,再加上對東莞、惠州和佛山等製造業樞紐的支援,應有助於產品商業化並促進大灣區的科技創新。這些主要樞紐也提振了周邊衞星城市的增長(受惠於人口和經濟活動的流入,因其土地和勞動力成本較低)。
儘管嚴格的跨境出行限制暫時令大灣區內部的連通性受阻,但我們認為其長期發展前景依然向好。
政策驅動大灣區一體化
人才市場一體化和創新發展仍是大灣區的政策優先事項,突顯出總體政策方向並催生前海和南沙等多個自貿試驗區。中國致力將大灣區建設為國際創新樞紐,打造出媲美三藩市灣區和日本東京灣等的世界級知名灣區,並將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才流動視為實現該目標的關鍵要素。
互聯互通帶來更多機會
香港與內地間ETF(交易所買賣基金)互聯互通啟動,以及「互換通」(Swap Connect)即將推出,為大灣區金融一體化注入新的活力,這將惠及整體經濟發展。作為大灣區規劃的重要一環,金融互聯互通是中國資本市場自由化的一個里程碑,彰顯中國持續開放的決心。互聯互通計劃也鞏固了大灣區作為連接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金融樞紐的地位。互聯互通機制將促進跨境流動進一步自由化,有望拓寬可投資標的範圍,長期而言將讓境內及境外投資者受惠。
最近的ETF互通產品於今年7月4日推出,投資者可借此實現多元化配置,以具競爭力的成本優勢投資於一籃子標的資產。「互換通」預計在明年1月啟動,這將是投資者管理信用風險的又一利器。該機制建立於此前成功推出的「債券通」基礎上,可強化跨境債券流動結構。
互聯互通機制在為大灣區企業提供更佳的資本通道,以及降低金融成本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進一步的金融一體化可能源自於金融行業,內地與香港銀行業都將受惠。
基礎設施完善促進流動性
隨着大灣區一小時通勤圈的推進,政府近期加大了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大灣區內的投資也在提速。儘管最近疫情帶來干擾,但包括深圳-中山產業拓展走廊和深圳-茂名高鐵在內的基礎設施項目,仍在按計劃推進,且建設工期已近尾聲。隨着這些項目計劃於2024年落成,基礎設施的完善和提升,應有助促進人員、物流和企業的流動。
「大灣區組合港」項目在優化區內37個港口之間的物流方面持續取得進展。在該項目下,連接深圳港口的航線現在可以直接運送貨物,而無需進行二次清關。隨着深圳港口通過組合港項目與珠三角地區其他港口互聯互通,大灣區有望進一步鞏固其作為國際主要物流樞紐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