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幅明顯放緩。這裏一部分是因基數效應的關係,畢竟中國經濟去年下半年率先從疫情中走出來。不過從兩年平均增幅角度來看,第三季經濟由第二季的增長5.5%放緩至4.9%。這顯示了下半年頻頻出現的尾部風險已經開始影響經濟。7月以來市場熱點詞不斷,從科技監管風暴,到地產債務問題,再到能源危機等。當然,這些事件風險部分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部分則是在「共同富裕」等主題下政策再平衡。
引擎交替確保不硬着陸
這些尾部風險的疊加,導致境外對中國經濟前景突然變得非常悲觀,這也使權威人士再次重出江湖,並帶來了長文〈十問中國經濟〉。不過最新的10月經濟數據也再次顯示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全球化受疫情的衝擊使大型經濟體的優勢愈來愈明顯。即使一個引擎熄滅,其他引擎正常運作也可以確保經濟不會硬着陸。未來預計中國經濟將繼續在房地產投資、製造業投資和基建投資中實現均衡。在房地產投資放緩的大背景下,今年製造業投資在基建投資缺席下承擔了更多支持經濟的重任。不過預計明年基建投資將更好地扮演逆周期的角色,從而確保中國經濟不會超預期失速。
中國經濟的韌性有目共睹,但是這並不意味中國可以放任尾部風險自由發展。中國共產黨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這也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曆史中第三個決議。2021決議也顯示了中國共產黨對基於中國歷史和文化,尋求一條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更為自信。此次六中全會顯示了黨內共識已經達成,而海內外多數投資者也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將在第二個百年中開啟新的征程,尋找「過去我們為什麼能夠成功、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這個問題的答案。從市場角度來看,大家普遍認為內部政治共識的達成,也將為中國經濟層面控制尾部風險創造更多的空間,並最終實現「十個堅持」之間的平衡。
着手控制三大尾部風險
近期一系列新聞也顯示,中國已經開始着手控制這些尾部風險,包括地產債務問題、能源危機以及中美關係等。地產方面,中國領導人多次重申確保房地產企業合理的融資需求。而中國銀保監會也表示對首套房貸款金額和利率的支持。近期新聞也顯示,部分一線城市已經加快了房貸的投放。
能源方面,10月以來中國政府的一系列干預政策效果顯著,筆者在這裏不用重複了,近期動力煤期貨價格走勢以及10月工業產出數據,可以很好地見證了中國政府的努力。9月以來動力煤期貨走出了一個類似艾菲爾鐵塔一樣的走勢,一個多月內被打回原型。而10月工業產出超預期反彈,本身也與能源供給擴大有關。
國際關係上,雖然11月的中美兩國最高領導人視頻會議沒有宣布具體的措施,雙方3個半小時的會晤依然傳遞了很多積極的訊號。對於筆者來說,筆者體會最大的一點就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就台灣問題有耐心的論調。這也緩解了市場對台海危機短期內升級的擔憂,暫時排除了另一個灰犀牛事件。
總體來看,隨着中國國內政治共識達成,未來中國可能會更多聚焦在控制尾部風險上。加上中國經濟的韌性,筆者認為中國經濟明年有望保持在5%至5.5%區間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