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局最近對不同行業加強監管,但從相關政策所見,投資者如要投資於中國市場,充分了解中國政府在社會、政治、宏觀等方面的審慎考慮,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事實上,中央政治局一直在其季度經濟會議上列出主要的政策重點,包括對壟斷市場行為和平台經濟的監管意圖,因此近期的打壓對密切關注市場的投資者其實並不意外。
我們認為當局將繼續推出法規,以應對經濟上的4類潛在風險。首先是社會風險,包括財富不均、人口狀況、住房、醫療、保險及養老金等議題。其次是國家安全風險,涉及範疇包括海外上市企業、半導體自給自足,以及網絡及數據安全。金融風險同樣重要,如房地產市場及金融科技。最後是環境風險,當然不外乎減碳等重要的環保議題。雖然這些法規在短期內或不利市場情緒,但從政府立場而言,卻利好宏觀經濟和社會結構的長期發展。投資者將慢慢掌握如何解讀政府政策並作適切的投資決定。
更多政策以穩增長
隨着在7月份政治局會議上釋出對增長前景更為審慎的訊號,政治局承諾會在下半年提供更多政策支持。當局亦意識到全球疫情不斷改變,外圍環境變得更複雜,同時內地增長復甦步伐並不穩固。
投資者大可從當局的一些訊號為政策前景找啟示。其中一個重要的潛在政策轉變訊號,便是當局會否放鬆房地產的監控,以支持行業銷售,並為發展商提供更寬鬆的信貸渠道。我們認為這項政策若然成真,將有助下半年的增長步伐站穩陣腳,但政策改變卻與政府的結構性優先事項背道而馳,因此可能性較低。我們認為中國政府對有關碳中和的政策控制或會適度放鬆,但其他監管和宏觀審慎議題或會持續。
寬鬆環境支持股市
不過,內地寬鬆貨幣環境持續,增長勢頭相對穩定,而且對監管措施憂慮有望消散,或將重振投資信心,我們認為內地股市前景仍然樂觀。假設中國的增長步伐只是放緩,仍然保持強韌,我們認為當局的寬鬆貨幣政策立場將有助支持流動性狀況,並促使銀行向中小企業提供信貸,利好周期性行業。
在信貸方面,7月份全社會融資總額新增的增量為1.07萬億元人民幣,低於6月份的3.7萬億元人民幣,而增長幅度亦從6月份按年增長11.0%,略為放緩至10.7%。
至於政府債券的按年增長,則從6月的16.8%回落至15.7%,而非貼現銀行承兌滙票的負增長則有所加劇,信託貸款和委託貸款的規模亦見收縮。非金融企業債和非金融股權增長基本保持平穩。
新增人民幣貸款亦從2.12萬億元人民幣下跌至1.08億元人民幣,但按年增速卻維持穩定。企業貸款的強勁勢頭,則被住戶貸款的放緩所抵消,特別是包括按揭在內的中長期住戶貸款,已經連續5個月出現放緩,反映人行繼續限制信貸流向房地產市場。
與此同時,中長期企業貸款則保持強勁,反映資本性支出投資的持續支持,而貨幣供應量M2的增速則明顯低於市場預期。
隨着整體的全社會融資總額進一步放緩,我們認為人行進行定向降準或降低政策利率的機會有所增加。除此之外,我們亦可能會看到針對個別行業的寬鬆措施,例如加快發行政府債券及放寬企業貸款,尤其是對中小企的放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