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6月29日

王良享 市場分析

【良言共享】美股第三季回調機會高

美國聯儲局兩周前的會議結果普遍被巿場視為「鷹派」,因為在季度利率的點陣圖中,18名委員中有13名認為聯儲局應於2023年加息,比前一季的預期推前一年。而且點陣圖顯示眾委員的2023年利率中位數為0.65厘,反映較多委員認為2023年該加息兩次。

不過,從幾個資產市場的反應看來,只有外滙市場是較為接受此看法。美滙指數急彈2%至92.40後只回吐不足1%。

美國長息「膝蓋反應」式反彈至1.58厘後,因美股下跌掀起買債避險情緒,10年期孳息率甚至下跌至1.38厘,最後「陪着」美股反彈而回升至議息前的1.52厘。

鷹派議息結果,加上美股處於高位,最有條件下調的本應是美股,可是美國標普500於3天內只下跌了1.8%。之後標普500隨着財長耶倫180度改變高通脹將持績的看法,及總統拜登與某部分參議院共和黨議員達成5790億美元的基建預算共識,於上周五再創4280.7點的歷史高位。

美國聯儲局於去年3月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初期就已經大刀闊斧減息1.5厘,加大量寬買債至每月1200億美元,因此支持美股大幅反彈,至去年8月中當美國每天確診人數仍只是5萬人的時候,美股已完全收復失地,標普500回升至3390點。今年1月,美國每天確診人數升至接近30萬時,美股再升9%,之後再隨着美國政府的1.9萬億美元救災資金及說好的2.3萬億美元未來刺激,後來又加碼至4萬億美元而屢創新高。

「財富效應」神聖不可侵犯

一大堆的數字,給大家的感覺是美國印鈔與政府透支無不以萬億為起點,最終是否泡沫似乎並沒有太多人關心,尤其是美國政府,完全沒有任何官員擔心股市過高或債息過低。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美國的財富已經過度集中在極少數人手中,華爾街創造的財富比辛苦經營的「主街」來得容易,所以就連學術界及財金高官都高舉「財富效應」,此效應已發展成神聖不可侵犯。鮑威爾不敢、耶倫不敢、拜登不敢,當然形勢比人弱的共和黨簡直是不能。

「財富效應」有傳染性,日本的安倍經濟學流行了8年,他下了台,但精神延續,去年2月底至今日本央行的資產規模又再增加24.7%,至727萬億日圓(即6.6萬億美元),歐洲央行的資產規模則增加65%,至7.7萬億歐羅(即9.2萬億美元),比聯儲局的8.1萬億美元更多。有鑑於6月份聯儲局議息後的點陣圖釋出鷹派訊號,歐洲央行、日本央行以致英倫銀行都忙不迭表示從未考慮停止印鈔,大家都說「通脹」幾肯定是暫時性的。無他,只因怕資產市場回吐會影響信心。

怕資產市場回吐影響信心

上周,就連掀起了聯儲局「鷹派」風氣的美國財長耶倫,都要轉口風表示美國通脹因供應樽頸消失應將見頂回落,她甚至表示通脹將會回落至2%,猶記得6月初耶倫對G7群組說直至年底美國通脹將持續高企於3%。

疫症是百年一遇或千年一遇的劫數,抗疫放於政策首位已證實是正確,看中國經濟快速反彈,看製造業重回中國投資,看美國及英國疫苗接種率彈升直接帶動消費都說明這點。但是投資者對疫後政策的效果及成本,可沒有像看待疫情那麼感性。

從7月開始至9月底,美國進入民主共和兩黨就國債上限、新財政刺激政策、加稅與否(加什麼稅、加多少、扣減增在那裏)的角力階斷,但國會又要在8月初至9月上旬放暑假,縮減了正常溝通時間。在此情況下,市場波動率往往易上難落,亦增加對沖部位大量增加的可能性。基於美國在10月份新財政年度前需應付的財政及政治問題偏多,筆者認為第三季美股回調機會甚高。

王良享

臻享顧問

董事總經理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