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球寬鬆的財政及貨幣政策支持下,環球經濟繼續回暖。在美國數據帶動下,環球製造業PMI再次重返36個月高位56.1;經濟驚喜指數亦連續10個月維持在正數區域。即使市場利率向上,環球金融狀況指數維持在非常寬鬆區域。市場原先普遍認為,歐洲第一季經濟預期復甦速度或會放緩,現在看來,這個憂慮似乎正在消退。
美國早前落實的9000億美元緊急紓困方案發揮效用,當地零售銷售表現顯著反彈。隨着總統拜登正式簽署1.9萬億美元紓困方案,美國經濟預期更趨樂觀,全年經濟增速有機會推高至6%左右。歐洲方面,雖然部分地區依然受疫情及隔離措施困擾,隨着復甦基金發放,及歐洲央行來季加快買債,歐羅區全年經濟預期仍可回復約4%增長。新興亞洲市場將主導此輪經濟復甦,2021年整體經濟增速或將高達8.3%,區內兩大巨頭中國及印度,經濟增速或分別達到8%及10%以上。
儲局政策未被動搖
經濟復甦回歸,「再通脹」(reflation)伴隨而生。「再通脹」通常出現在通縮時期或衰退之後,在經濟增長下通脹亦有機會升溫。截至1月,環球通脹按年增長1.1%,較去年12月加快0.2個百分點,在能源價格進一步攀升支持下,我們的前瞻指引繼續指向年內通脹將會繼續升溫。從10年期債息反映的通脹預期可見,通脹預期重返10年平均以上,惟通脹預期升溫,不代表貨幣政策會立刻轉向。
參考2008年第三季,隨着經濟從金融海嘯的打擊中復甦,通脹預期同樣快速升溫至10年平均以上,惟當時美國聯邦基金利率一直維持在紀錄低位直至2015年底。雖然陡峭的孳息曲線增加了市場隱含的加息可能,看法與聯儲局的前瞻指引背馳,但聯儲局已表明會跟從新的平均通脹目標框架,因此,通脹要持續高於2%的目標,才會引發局方調整貨幣政策。短期內,即使核心通脹向上,亦較大機會被當局視為經濟逐步回暖的證據。聯儲局提早收緊政策的可能性極低,息率由現在直至2023年或仍將維持不變。
股票原油有機受惠
「再通脹」往往亦伴隨債券市場利率的上升,近期急升的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便是最佳例子。回顧歷史,我們發現隨着債息與通脹預期向上,市場有機會出現短暫調整,但只要經濟預期未有改變,股市向上的趨勢亦能持續。過去三十年,根據我們統計的10次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急速向上期間,標普500指數4次錄得負回報,6次錄得正回報,數字介乎負2%至正14%不等。配合經濟復甦,小型股及周期性板塊較大機會跑贏。
股票以外,如原油、銅這類與經濟高度相關的商品,通常能受惠「再通脹」。油價今年來保持強勢上升超過25%,紐約期油一年多以來首次突破每桶60美元。未來原油市場價格走向,仍需密切留意供求平衡,特別是石油出口國組織與盟友(合稱OPEC+)增產幅度,以及經濟復甦速度能否維持,短期或於55至66美元區間上落。
另一邊廂,定息債券、黃金等利率敏感度較高的資產可能受壓。由2000年到現在,過去7次債息急速上升期間,投資級別債券均錄得負回報,債券價格平均下跌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