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距離11月3日美國大選非常接近。歷史上資產價格存在「大選效應」,這也給市場帶來交易機會。從歷次美國大選期間的資產價格表現來看,美股美債難以出現持續性上升或下行行情,呈現持續震盪走勢,對應資產價格的波動率上升。同時我們也發現,相對於正常水平,歷次大選前美元指數走勢偏強、VIX指數和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也顯著上升。而大選之後,隨着新任總統選舉結果出爐,市場的波動率和不確定性則傾向於回歸正常水平,交易重心轉移到新上任總統可能出台的政策上,建議投資者關注大選結束後的政策預期。
留意大選結束後政策變化
從當前機會率來看,拜登當選並由民主黨控制兩院的機率最高。由於拜登很多政策都對市場不利,民主黨控制兩院之後更開通了政策推行的高速路,這可能會對短期的市場偏好造成較大衝擊。若兩黨維持現狀,拜登或特朗普當選後的政策走向極端的可能性會很小,相對來說會更有利於風險偏好的維持。
如果大選結果如最新民調一樣,預期對美股影響短期利淡,但長遠利好。因為民主黨未來可能推出更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貿易緊張局勢再度升級的風險降低,以及全球經濟增速前景展望更加穩固,有利於周期板塊、大宗商品和弱美元。
投資者普遍擔憂拜登上台後會立即提高企業所得稅率,但從首次辯論來看,二者並未提及稅率問題,這對資本市場是一個較好的訊號。筆者判斷,若拜登上台,加稅政策也並不會立即實行。一方面在新冠疫情仍然嚴重的背景下,無論哪位候選人上台,首先需面對的問題均是疫情後美國的經濟復甦。而即使加稅政策實行,其對市場的衝擊預計也有限。首先,由於一些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等原因,有效稅率的上升幅度會明顯低於名義稅率;另外,6月以來美股市場也已部分反映可能的稅改影響。長期看,拜登的加稅政策預計也會緩解美國持續惡化的財政赤字狀況,從而利好美國經濟的持續性發展。
短期主導美股三大因素
超寬鬆的貨幣環境下,估值並非主導美股走勢的決定性因素。往後看,雖然部分投資者仍擔憂美股估值過高,但在流動性十分寬鬆的背景下,估值並不是決定市場表現的主要因素,而只是投資者交易的結果。在聯儲局仍然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的前提下,筆者判斷未來中短期主導美股走勢有三大因素:一)對於聯儲局貨幣政策轉向時間點的預期;二)投資者情緒;三)企業盈利情況。
聯儲局預計長期會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為支持就業,假設聯儲局會等待實際失業率恢復到自然失業率的水平才會重啟加息,筆者判斷加息開啟的時間點要到2026年。而且由於聯儲局必須要配合財政部的財政赤字貨幣化,預計2023年前也不會縮表。因此,超寬鬆貨幣政策環境下,美股的估值中樞預計將長期維持在當前水平。
投資者情緒依然亢奮。9月市場下跌並非像3月的各類資產「無差異化」的暴跌,9月科技股下跌的同時受惠於經濟重啟的個股依然上漲,錯失恐懼症(FOMO)情緒持續。
企業盈利逐漸修復。5月下旬開始美股每股盈利對於市場表現的影響逐步減少。7月後股市上漲主要由盈利修復所推動,而非估值擴張。因此,此輪調整過後美股仍有配置價值。
將更有利美股周期性板塊
預期未來美國新一輪財政刺激終會落實,隨着時間的推進,疫苗上市的機會率更高,經濟逐步走出多重不確定性,風格上將更有利於周期性板塊。在超低利率環境下,筆者建議投資者關注兩條主線:一)短期,經濟重啟預期推動的周期、工業、旅遊交運行業的估值修復;二)中長期,受惠於長期低利率的增長股,特別是現金流持續快速增長的科技巨頭。
作者為中信証券經紀 (香港) 投方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