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十一黃金周假期剛過,由於疫情關係,市民大眾都留在國內消費,旅遊、消費業迎來復甦,為經濟反彈帶來明顯幫助。中國9月份的綜合採購經理指數自第二季開始已扭轉跌勢,上升至55.1的水平,反映經濟尤其是服務業從疫情打擊後漸漸恢復過來。
根據經合組織估計,中國今年GDP增長最新預測為1.8%,而明年為8.0%;美國今年GDP增長預測為-3.8%,明年為4.0%;歐羅區今年GDP增長預測為-7.9%,明年則為5.1%。此消彼長,預計疫情過後至2021年底時,中國GDP對比美國GDP的佔比將上升至接近四分之三,較2019年底,中國GDP的規模大約為美國的三分之二大大提升。
人幣走強反映復甦較快
相對其他經濟體系,中國經濟向上的趨勢似乎沒有因為疫情或中美競爭而受挫,反而更加快了其步伐──這是因為其他經濟體系更大程度受疫情影響,而相對地中國較快控制疫情。從人民幣走勢可見,過去數月除了因為美國寬鬆貨幣政策導致弱美元之外,其滙率續強不多不少也反映了中國經濟復甦得較快的事實。
在美國持續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下,我們相信美元將延續弱勢,利率較高的人民幣則會繼續受到市場支持。現時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幣計價貿易只佔全球總值少於2%,排行第五,隨着中國開放市場及人民幣國際化,市場估計人民幣計價的交易至2030年會增長至約8%,在全球排名升至第三,僅次於美元及歐羅。
美中脫鈎有利人幣應用
此外,假若美國真的如特朗普所說要和中國「脫鈎」,我們相信這甚至會加快人民幣的國際應用──因為有機會將有更多中國內地的貿易夥伴會跳過美元,而直接使用人民幣與中國進行交易。其實,中國內地的產業鏈發展成熟,產品多元化,雖然面對美國多番打壓,但我們認為仍然會有很多包括美國盟友在內的貿易夥伴,繼續和中國內地保持密切的貿易關係。
納入國際指數看好潛力
人民幣扭轉弱勢,連帶人民幣債券也受到市場關注。現時中國內地在岸人民幣10年期國家債券孳息率為3.1厘,相比美國10年期國庫債券約0.7厘,確實吸引。其實,中國內地仍有空間可降低利息以刺激經濟,投資者在現水平買入國債,既可收息亦有機會受惠於債價上升;加上國際投資者普遍並沒有持有很多中國國債,所以相信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會吸引資金買入。
最後值得留意的是,富時指數在9月時宣布,將於明年10月把中國納入其旗艦環球政府債券指數,市場預期將會吸引高達1200億美元追蹤該指數的被動資金買入。在這之後,中國債券將被納入三大環球債券指數(分別由彭博巴克萊、摩根大通及富時主理)當中,其比重很大機會隨着經濟增長提升,市場估計中國債市在未來3年會吸引每年約10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對債價及人民幣帶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