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仍未完結,但是風險資產最近的反彈速度卻頗為驚人。美股已經收復年初至今失地,亞洲區股市亦不遑多讓,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已經自3月份低位反彈超過三成,市場再次出現一片向好景象。然而,投資者對第二波疫情的來臨仍然存在戒心,在美國多個州份,以至是中國北京,新增感染數字均見增加,可見各國放寬社交隔離措施及重啟經濟並不如想像般順利,仍有漫漫長路要走。
持續復甦有賴疫苗進展
我們最近一直強調,全球經濟雖然已經步入復甦初段,但是經濟活動不可能迅速回復至疫情爆發之前的水平。社交隔離措施將會繼續影響零售和酒店業,同時令國際旅遊全面恢復之日遙遙無期,假如第二波疫情爆發,這些行業更是首當其衝。
全球經濟如要進一步復甦,取決於兩個因素,首先在治療方法上要取得進展,例如疫苗得以廣泛應用,或研發出準確的檢測方法,有效識別和追蹤患者。同時,各國央行和政府需要在未來幾個月內,維持刺激措施支持實際經濟。在經濟穩步復甦之前,撤回財政刺激措施有可能增加投資者對市場前景的憂慮。
須檢視貿戰及地緣政局
雖然經濟復甦之路仍然漫長,但是投資股票時,應該要評估實際經濟的長線前景,以及企業的基本因素,不應過分着眼於企業盈利在今年倒退,還要放眼盈利有可能在明年開始回升。投資者在評估企業的長期盈利前景時,需要考量兩大變數。
首先,企業處身的行業需時多久才能全面恢復過來。畢竟部分行業對於疫情發展比較敏感,例如航空、旅遊及零售等,其復甦步伐存在不少變數。而這些行業在今次股市反彈中相對落後;而當風險胃納回落,市場回調之時,這些板塊亦領跌。
另外,投資者還需要檢視政治和地緣政局會如何影響市場走勢。中美貿易緊張局勢之前,便拖累過去兩年的全球增長。除了威脅加徵關稅,美國亦在特定範疇例如技術轉移和金融脫鈎等向中國施壓,兩國爭議升級的風險,將會繼續左右投資者情緒。在未來幾個月,美國總統選舉的發展亦有可能影響市場信心。
科技醫療企業抵禦逆境
全球不少地區的股市已從低位累積一定升幅,投資者在短期內需要提防回調風險,宜採取平衡的資產配置。在固定收益市場方面,企業債券和優質新興市場債券的波動性較股票為低。而且,央行針對企業信貸市場的利好政策,亦為相關資產提供一定支持。
至於股票方面,一旦第二波疫情擴散,在第一波疫情中表現出較強抗跌能力的行業,例如科技和醫療保健類股份,將會比較受惠。另外,美國和亞洲個別地區的新增感染數字最近雖然有所反彈,但如果區內股市稍為調整,可能會為投資者造就吸納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