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6月9日

Keith Wade 基金

面對疫情促成的新形勢

新冠疫情已為經濟構成深遠的影響。大規模的封城措施為美國史上最長的經濟擴張期突然畫上句號,並讓世界經濟陷入自1930年代大蕭條時期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之中,預料疫情的後續影響將相當持久。

我們將探討3個有機會因疫情危機而深化或加快但又無可避免的現實。

醫療開支增加

正如十多年前銀行業在環球金融危機後需要加強風險緩衝一樣,醫療行業在疫情結束後相信亦需要加強緩衝機制。然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二十國集團(G20)的總國債很可能會因為新冠疫情的緣故,而在2021年底前升至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50%。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國財政部長要面對的挑戰實在不小。

為了控制財政赤字,各國政府或許只能在增加稅收和削減公共開支之間作出選擇。

我們認為,各國依賴金融抑制措施(即維持遠低於名義GDP增長的利率),以降低債務收入比率的可能性愈來愈高。混合央行購買國債(量化寬鬆)、直接控制孳息曲線,以及監管規例的這些措施,將迫使投資者持有政府債券。

民粹主義升溫

許多人認為目前的經濟常規正面臨民粹主義崛起所帶來的挑戰,並認為各國將透過通脹而非金融抑制措施降低債務。這意味政府將削弱央行的獨立性,並偏離以控制通脹為本的目標,最終更有可能在經濟體系中實施現代貨幣理論(MMT),或直接使用印發的鈔票。一旦這些政策推行得夠深遠便有可能構成超級通脹。雖然政府債務在國內生產總值的佔比將因此下降,但民眾一般都不會支持政府推行這些政策。

科技變革加快

我們預料實際工資增長將維持疲弱,而疫情危機過後亦有兩項趨勢正在加快科技增長,從而讓收入差距擴大的問題加劇。

首先,危機是會催生新發明的。由於人們被迫留在家中,網上零售、視像會議和各類遙距辦公模式的發展應運而生。這亦解釋了為何科技企業能夠在近期的美國股市回升中獨佔鰲頭。

第二項影響則較為長遠。在經歷新冠疫情過後,企業不禁重新思考供應鏈的安排。在某些情況下,企業或會選擇將更多的生產業務遷回國內,而由於已發展市場與新興市場之間的工資水平仍存在較大的差距,此舉亦意味企業將加強自動化而非增加對本地勞動力的需求。人工智能及機械人或會因此成為贏家,從而加快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進程。

貧富懸殊擴大

雖然經濟體系的新生產力或會漸漸提高,但即時的後果是部分勞動人口將會失業。他們或需要再次接受培訓或重新分配工作崗位,才可以在新經濟體系中就業。

科技具有「贏家通吃」的特點。這意味現階段貧富懸殊擴大的趨勢將會持續,而通過民粹主義尋求解決方案的情況亦將繼續。各國也許已沒有多餘的財政空間,可以透過增加開支化解當中的一些壓力。可想而知,它們在未來的處境將更艱難。

隨着科技越趨普及,經濟增長走勢、政府債務壓力和貧富懸殊方面均受到考驗。我們認為一些本已影響着經濟活動的趨勢,很可能會因為疫情爆發而有所加強。

政府的干預和民粹主義的威脅將在無可避免的現實當中滋長。投資者需要採取較以往更為靈活的策略方能實現目標。

Keith Wade

施羅德

首席經濟師兼策略師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