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信貸市場今年初表現強勁,主要是由於中美正式簽署首階段貿易協議利好市場氣氛,包括亞債在內的風險資產皆受追捧,導致當時估值已升至較高水平,沒有太多容許負面消息的空間。
其後,市場便迎來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衝擊,由於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遠遠超出了最初的預期,在投資者衡量疫情狀況及抗疫封鎖措施的情況下,無論是股市又或是債市在3月期間均被大幅拋售。
環球經濟及企業盈利狀況無可避免地仍會受到影響,但在疫情擴散、衝擊各地市場及經濟的同時,全球各國亦沒有袖手旁觀,多地政府及中央銀行紛紛推出了大規模的財政與貨幣刺激政策支持經濟。
各地刺激措施料陸續有來
以財政政策為例,美國在3月時推出了其史上最大規模的2.2萬億美元經濟刺激措施,新加坡在首季亦分別兩次推出財政刺激計劃,其他各國亦有相應措施出台。
貨幣政策方面,絕大部分地區都曾經減息,不少更已降至或接近零息水平。除了減息之外,中央銀行更直接向金融市場提供所需的流動性,美國聯儲局開展無限量寬(QE),歐洲央行亦增加其資產購置計劃的規模。
不過,上述措施短期內更多是提振金融市場信心多於改善實體經濟情況,我們預期更多的寬鬆措施如減息、QE會陸續有來。
惟在刺激措施已出台的情況下,亞洲信貸息差仍擴闊至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以來的最高水平,同一時間國債息由於反映環球經濟放緩而急跌,首季內摩根大通亞洲信用指數(JACI)跌3.6%,在風險胃納下降的情況下,區內投資級別債券的表現要優於高息債券。
多國中期經濟展望轉悲觀
值得留意的是,經過第一季的疫情最壞衝擊之後,投資者對於第二季經濟會有明顯增長的可能性已經不抱期望,甚至乎第三季經濟形勢亦可能會維持低迷。
例如新加坡首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收縮2.2%,當局其後更將全年GDP變幅預測由原先的負0.5%至正1.5%,下調到負4%至負1%,其他地區或國家相信亦不會例外。
估計疫情或於10月底受控
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各國政府及中央銀行聯合推出救市措施之後,投資者對金融體系恢復信心,市場迅速反彈回升,但今次的情況卻未必一樣,關鍵是疫情何時可以受控仍是未知之數。
我們認為,在市場真正穩定之前,我們需要看到全球新增確診個案明顯放緩,疫情在世界各地均見受控。參考2003年時沙士時期約需5個月時間,沙士相對新冠肺炎傳播較慢但死亡率較高,以3月為全球疫情擴散之始,我們假設疫情將於10月底左右受控。
在此情況下,其實未來數月市場形勢是基於投資氣氛多於實際基本面,當然,若疫情比預期更早受控,相信市場及經濟均可出現強勁的「V形」復甦。但無論情況如何,投資亞債關鍵在於持有強勁信貸基本面的優質債券,將有助投資者走過大波動時期,並在疫情過去、市場復甦後,為投資者提供吸引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