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者一直奉行高股息、低估值的「一高一低」策略,即青睞高股息、低估值、業績優秀的上市公司股票。然而,實際做起來難度不少,往往難以同時兼顧,所以很多投資者會將「一高一低」策略,分拆為「高股息」策略及「低估值」策略。
不過,自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以來,很多投資者都陷入了「估值陷阱」,大家看看美股及新興市場股市就很容易理解。2009年環球經濟開始復甦,新興市場股市的估值吸引了大量資金流入,然而其表現卻一直載浮載沉,投入的資金好像都石沉大海;反觀美股,雖然估值高踞不下卻愈升愈有,近年更突破2007年海嘯前高位後,曾多次創出新高。
相對失效「低估值」策略,「高股息」策略明顯成功得多。尤其是於低息環境下,「高股息」股票就成為了幾乎所有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及散戶)眼中的「寵兒」,吸引了大量資金,更有不少公司甚至於過往幾年調整派息政策加以配合,以亞洲區而言,日本上市企業佔大多數。然而,隨着滙豐控股(00005)宣布將取消2019年第四季度並暫停2020年前三季度的派息,投資者開始擔心自己會陷入「股息陷阱」。
「高股息」策略廣受歡迎,除了定期穩定派發股息外,更重要的是它帶來了複息效應。下【圖】顯示,單就股票價格而言,1993年至2020年,滙豐控股的價格上漲僅兩倍多;若將股息複息效果計算在內, 其實際總回報(把所派發利息再投入到股票中)則高達8倍,非常驚人。在派息穩定的預期支持下,隨着時間的推移,複息導致的「滾雪球效應」令投資回報愈高。在【圖】中可以看到,後複權價格在1999年後明顯與股價拉開了距離,而且愈來愈大;這體現了複息的重要性,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機構投資者往往看重一家公司是否擁有長期穩定的派息政策。
資料來源:彭博
可惜偏偏就在今年的愚人節,滙豐就宣布暫停派息。消息一出,整個香港金融市場為之震驚,滙豐股價也隨之暴跌,幾乎回到2008年的低位。此先例一開,在投資者心目中,現時的滙豐已不在是那個持續穩定派息的滙豐。
所謂「高股息」策略,前提在於「持續穩定」四字。如果一家一向沒有派息政策的公司突然發放一次性的股息,雖然可能短期對股價有利,但並不合乎「高股息」策略投資者的胃口。投資者擔心,滙豐暫停派息會進一步形成不派息文化,始終就連幾乎是派息保證的滙豐也可以突然暫停派息,難保其他公司爭相效仿。
事件令到愈來愈多人明白,將大部分財產都投資在一家公司上是不合理的,這也讓大家重新開始發掘其他的投資機會。事實上,「持續穩定」派息的股票何其多,市面甚至有一些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就以穩定派息作招徠,即使一些指數ETF的派息也很不錯,以追蹤恒生指數的ETF盈富基金(02800)為例,該ETF一年派息兩次,年派息率接近4厘;雖然滙豐也佔盈富基金的9%,但是因為組合夠分散,對它的表現影響不會太大。
作者為中信証券經紀(香港)投方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