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日益成為投資者關注的核心議題,長遠而言不單對企業的興衰舉足輕重,亦會影響投資者的未來回報。
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挑戰來自人類發展、經濟增長及生物物理環境複雜交錯的影響。毋庸置疑,經濟增長是改善人類福祉及解決社會矛盾的關鍵,但經濟體系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在於實現包容增長,不應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及天然資源。
人類發展進程左右可持續發展的成敗。全球人口由1970年代的37億倍翻至2018年的76億,且人口老化趨勢加劇。全球人口的規模、結構及財富對社會基建及地球影響巨大。
經濟模式致社會不穩
2018年9月迎來一大轉捩點,全球50%人口躋身有足夠可支配收入的中產階層,但家庭人數在幾乎所有地區均下跌。家庭富裕但成員較少,往往會低效地消耗更多天然資源。
50年內人口倍翻,全球GDP新增330%,但經濟增長成果未得到平等分配。現有經濟模式造就了我們身處的氣候多變、政局及社會不穩定的時代,各國經濟增長不均,金融市場波動持續加劇。
持續推動經濟增長至關重要,但實現增長的模式亟需改變,經濟增長不應以破壞社會及環境為代價。
在現今高度透明、不斷革新的數碼時代,解決傳統經濟模式所造成長期後果的壓力日增。新增壓力主要源於決策者大幅修訂法規、企業創新及消費模式轉變。隨着熱衷政治的年輕人可支配收入增長,不斷加入選民行列,壓力只會有增無減。
推動經濟實現包容增長
實質上,這些壓力正驅使我們改變現有行為規範及模式。向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轉型,須探索可提升資源使用效率的新方法,推動經濟實現真正包容增長。我們須重新審視飲食、城市建設運作及生產消費的方式。我們須徹底改變各行業運作模式,促進經濟體轉型,邁向高效、清潔、循環經濟之路,實現包容增長。
企業須未雨綢繆,作好應對巨變的準備,變革難免涉及風險,不願或無法應變的企業將面對嚴峻挑戰。但增長與社會及環境代價脫鈎是跨行業趨勢,牽涉價值鏈各環節,亦將帶來龐大機遇。可持續的食物系統、供應鏈、生活方式及都市系統等多個基本主題將湧現回報可觀的增長機遇。
新世代企業主要分兩類
瑞士隆奥認為新世代企業主要分兩類:高瞻遠矚、認同可持續發展策略重要性的鷹式企業;及逃避現實、最終面臨生存危機的鴕鳥式企業。
作為資產經理,我們的職責是為客戶捕捉轉型期的機遇並管理風險,須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投資過程,以區分鷹式與鴕鳥式企業。我們認為鷹式企業存在機遇,因其能積極應變,將可持續發展作為核心理念,致力制訂清晰目標應對所屬行業的重大挑戰。在辨別這些企業時,主要基於其是否具備有利於長遠發展及取得優異財務表現的穩健營商行為及業務模式。
當然,鴕鳥式企業的管理團隊若有遠見及勇氣,縱使管治結構欠佳,亦可透過努力蛻變成鷹式企業,實際上現時部分能源企業正經歷此蛻變。我們這類金融機構是變革推手,透過主動參與及與企業溝通,推動鴕鳥式企業轉型成為鷹式企業,實現創造價值的目標。
我們認為可持續發展改革是當代最龐大的投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