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金局在星期三提出今年的工作重點,包括基金收費及表現、保障成員利益,及展開「積金易」平台。首兩項是今年3月底推出基金資訊平台,把基金的開支比率、表現、行政費、基金經理收費等分類列出,和在年中實行「基金表現及管治報告」,要求受託人向公眾交代管治表現,以增加透明度,減低資訊不對稱以提升管治質素。
第三項是為了準備強積金「全自由行」的「積金易」平台,將會在今年第四季招標,明年首季選出供應商,目標在2022年至2028年分階段啟用,期望在未來20年節省約230億元成本。
涵蓋主婦學生等市民
筆者與很多讀者都很期待有統一的平台管理強積金,然而這平台可否多行幾步,包括家庭主婦或一些不在強積金供款人定義內的市民,變成全港市民的退休平台呢?
「積金易」平台的籌備在2012年由強積金的行政成本研究開始,建議整合行政平台和電子化,經過幾年的構思加上取消強積金對沖遣散費的發展,終於在2017年由財政司司長指示成立「積金易」工作小組,並在同年6月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強積金管理局和14個強積金計劃的核准受託人的代表組成,展開籌備工作。在2018年,小組完成技術規格及成本估算,並在同年12月獲立法會撥款逾33億元進行計劃和建設。
支援真正自由行
這個電子平台會由中央集中處理註冊、登記、供款、申請轉移權益、提取權益,以及備存和保存紀錄。僱員會獲發出一個獨一無二的強積金編號,透過這電子平台管理強積金賬戶,包括查閱、轉移強積金計劃或基金。現時參與強積金的成員超過430萬人,而強積金賬戶卻多達逾960萬個,可見有很多僱員有多於一個強積金賬戶。於現行的電子平台,僱員只可在網上查閱不同的賬戶資料,如要整合賬戶則需向個別受託人申請,期望新平台除了在個別計劃中轉移權益外,也可以轉換受託人,做到真正全自由行。僱主方面也可為僱員作供款,利用電子平台減少以書面形式處理強積金事宜的時間和行政成本。
有機會派錢時可利用
「積金易」電子平台將會是香港退休保障的新里程,然而除了為僱主、僱員和自僱人士註冊登記和管理賬戶外,是否可以留有額外的發展空間和彈性,例如考慮那些並未納入強積金的人士的退休保障,包括家庭主婦、非指定行業的散工僱員,甚至是退休後再就業的員工和學生暑期工等等,以自願或其他形式參與這「積金易」計劃。
另外在投資、儲蓄或運用上可否增加選項,例如是受託人提供的非強積金基金和其他儲蓄、保險、年金或投資計劃,或者可用部分權益作首次置業的首期貸款或作抵押,還有中央公積金、全民退休保障、統一的綜合社會保障戶口的可能性等等。
本文並非討論或倡議這些政策,也明白當中的複雜性、政治性和涉及退休和福利政策的原則問題。但是如果每名市民,不論是僱員、主婦或學生,都有統一的「積金易」戶口,在教育市民退休計劃的重要性時,也能涵蓋現時強積金未能包含的市民。
還有當政府財政有盈餘要派錢時就可以更有效率,按條件分類派入學生或主婦的「積金易」戶口,減少行政費、印刷表格和時間的成本。雖然有些天馬行空,但是創新往往都是來自超乎現狀的想像。在FinTech電子金融科技年代,「積金易」的用途和功能可能是受限於當局、政府和那些政策倡議者的有限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