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初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維持升勢,上周五更升穿6.3水平,為2015年8月滙改以來新高。上月,中國人民銀行亦宣布暫停使用逆周期因子(CCF)調整人民幣滙率。相關走勢對投資環境有何影響?下文將探討人民幣近期升值的啟示。
對中國出口造成壓力
人行自去年5月在人民幣中間價定價機制中引入逆周期因子,以期令人民幣滙價靠穩,並減輕貶值壓力。受美元走弱及政策變化影響,人民幣今年表現不俗。儘管市場憂慮人民幣升值或對中國出口造成壓力,但其對人民幣似乎已回復信心。
儘管人民幣兌美元大幅上升,但相對中國外滙交易中心(CFETS)的人民幣滙率指數貿易加權貨幣籃子而言,人民幣滙價仍大致靠穩。中國外滙交易中心的人民幣滙率指數包含24種貨幣,今年僅上漲0.4%,且有半年時間僅於93至95水平窄幅上落。人民幣相對美元及中國外滙交易中心人民幣滙率指數的表現存在差異,反映人行就人民幣滙率政策設下不同目標。
保競爭力遏資金外流
首先,人行對人民幣的主要目標,是令貨幣滙率維持一定的競爭力,以支持中國出口。該行主要參考中國外滙交易中心的人民幣滙率指數,而該指數衡量人民幣相對中國主要貿易夥伴國家或地區貨幣的整體競爭力。人行的第二個目標,是遏制資金外流,並相應抑制市場對人民幣走弱的預期。鑑於美國聯儲局收緊貨幣政策,以及中美貿易關係持續緊張,人行管理人民幣滙率更為困難。倘若美滙指數繼續下行,人行或可透過整固中國外滙交易中心的一籃子貨幣掛鈎,並容許人民幣兌美元進一步升值,以實現上述目標。只要中國出口保持強勁,料人行應可接受美元兌在岸人民幣滙率走強。
停逆周期因子屬先兆
然而,若市場存在對貨幣單向升值的強烈預期,則可能會增加投機資金流動和出現資產泡沫的機會。當局對此抱持審慎態度,因而或會擴闊外滙市場雙向浮動的區間,以防上述情況發生。我們認為,當局暫停使用逆周期因子,或是其將採取相關措施的先兆。同時,人行亦將繼續密切關注貨幣走勢,並嚴格管控跨境資金流動。該行持續管制資金,使其於推行國內政策時可更為靈活,而擴闊滙率區間則有助打擊部分投機活動,兩者均有利中國實現經濟發展目標。
展望未來,美元走勢和人行政策對人民幣將來的表現仍影響甚大。相對美國股市而言,中國股票估值仍處於吸引水平。此外,人民幣滙率上漲,中國企業盈利和股價按美元計均會上升,或為外國投資者增添利好因素。對於在中國內地有大量業務的香港上市公司來說,以港元計的每股盈利亦可望上升。然而,若人民幣升值速度較市場預期快,則可能對中國出口造成壓力,值得投資者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