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2018年,無論在經濟、社會、政府、科學和環境方面,全世界似乎進入了一個意識形態更加分歧的時期。 投資者將需要適應上述之變化,以保護和累積財富。
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議,同時中國卻開始大規模投資綠色科技。各國究竟會否放慢減排和污染管制,抑或世界將朝着更清潔的未來發展?
意識形態日益分歧
當我們正忙於進行人類DNA修改、神經植入和人工智能等實驗,且取得重大進展時,人類正步入一個怎麼樣的新世界?
中國主席習近平致力帶領中國走向全球化及推動「一帶一路」,我們會否看到中國向全球展示一種新的治理和發展模式?西方民主國家在貧富不均、經濟增長放緩和分裂主義方面的不滿聲音,會否愈來愈多?
全球央行開展了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措施,沒有低利率和量化寬鬆的支持,發達國家的經濟能否有好表現?
雖然我們對上述問題都沒有答案,但2017年還是很值得投資者慶祝一番。去年是全球經濟自2011年以來增長最強勁的一年,各地股市也一同大升。儘管去年中東和北亞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英國的脫歐談判又陷入困境,加上美國單邊主義抬頭,但股市波幅卻跌至歷史低點。
我們預計2018年經濟增長持續可觀,公司利潤增加,支持股市上漲。但是隨着投資環境的變化,過程不會一帆風順。在貨幣政策緊縮、政治不明朗、科技的破壞性創新下,不尋常的低波幅環境或會告終。
投資波幅或會增加
隨着近十年的貨幣寬鬆政策即將結束,投資者要做好應對波幅的準備。多年來被動型基金錄得強勁表現及獲大量資金流入,到了今年,主動管理將更能適應時局之變化。例如標普500指數股票之間的相關性,最近跌至16年來的低位。主動管理策略也更能發掘到股票之間的估值差異。
除了朝鮮半島和中東之外,政治風險將繼續籠罩各大市場。筆者預計,巴西、墨西哥、俄羅斯和西班牙市場將出現大幅波動。不過,美國的稅制改革和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將可為投資者提供投資機會。
資訊愈來愈發達,要取得上市公司的訊息變得非常容易,但是若果不懂處理過多的資訊,有可能弄巧反拙。投資者若依賴社交媒體提供資訊,可能會養成短炒的習慣,但分析顯示,在任何一個交易日,短炒的獲利機會只是五十五十。保持長期視野至關重要,要達到這個目標,投資者須戰勝心理恐懼,不要因害怕錯失機會而胡亂投資。比特幣就是例子之一,2017年比特幣價格上漲了16倍,成為史上最大的投機泡沫。我們無法預測比特幣何時會到達高峰,但所有泡沫往往以同樣的方式結束──大眾的財富將會轉移到極少數幸運的人手上。
美元走勢至為關鍵
對亞洲市場而言,今年的關鍵是美元的預期走勢。儘管美國利率走高,但在過去的12個月裏美元持續走弱。今年大家的共識是美元將會轉強,問題是,特朗普的稅務改革能否持續支撐美元強勢(尤其是兌歐羅),這一點仍有待觀察。
美國企業將海外利潤帶回美國,不太可能導致美元需求的激增。目前美國公司在海外累積了約3.1萬億美元的收益,但當中大部分已經是美元。另外,美國將面臨巨額經常賬赤字,目前美國的經常賬赤字佔GDP已達2.6%,相反,歐羅區的經常賬不單錄得盈餘,盈餘佔GDP更達3%,兩者差距日益擴大,且差距甚於2005至2006年的時期,而在該段時期,美元正處於大幅貶值。
如果美元在2018年繼續走弱,亞洲股市將多了一個跑贏全球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