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美國年前已重新進入加息周期,但持續多年的低息及低回報環境至今仍未逆轉,為投資者帶來挑戰。要尋找出路,投資者可考慮放眼環球各類資產以爭取回報並平衡風險,而聚焦亞洲將是上策之一。當中透過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投資亞洲資產就是辦法之一。
事實上,踏入今年以來,亞洲風險資產已重新發力。以股市為例,從彭博截至今年3月底止的數據可見,亞洲(日本除外)股市在今年首季已漲13.4%,在環球主要股市中脫穎而出【圖】,同時亦扭轉相關股市在過去兩年跑輸全球大市的趨勢。
ETF向來是涉足海外市場的有效渠道之一,而香港散戶亦可透過買賣在港上市的ETF從而追蹤亞洲區內主要基準指數,以相對便捷兼具備成本效益的方式,將投資組合的風險分散至亞洲區内不同市場。
減低交易時間有別不便
透過本地上市的ETF投資亞洲區内市場,可以減少因不同市場交易時間有別而帶來的不便。以亞洲區內主要股市為例,雖然大部分交易時段均有所重疊,但也有部分地區開市與收市時間與香港不盡相同,印度股市便是其中之一。
對於這些市場,香港投資者大可轉而選擇在港上市的相關ETF,如此一來便可於本地交易時段內隨時買賣。若再配合一些設有港元、人民幣或美元這些合資格貨幣的多櫃枱交易ETF,在買入及賣出時選擇以不同貨幣結算,投資者將可更有效地管理其交易活動,為運用ETF投資亞洲時增添優勢。
低成本特點更顯吸引力
低成本是利用ETF參與亞洲市場的另一優勢。作為被動投資,若與投資於相同市場但採取積極選股的互惠基金比較,ETF管理收費一般普遍較低,而在現時低收益環境持續令投資者在回報上需寸土必爭的大勢下,ETF的低成本特點自然更顯吸引力。
分散投資媲美互惠基金
有效分散投資亦是以ETF投資亞洲的主要優勢。ETF是追蹤特定指數的金融工具,由於相關指數包括的成分股數目動輒數十以至數百隻,因此買入單一ETF已可變相投資於一籃子證券,分散投資的效果可媲美互惠基金。
現時香港市場上亦不乏亞洲資產ETF。根據港交所今年2月份的《ETF與槓桿及反向產品市場概覽》,單計2月底在港掛牌的亞太區股票ETF,數目便達34隻,其中既有涵蓋整體亞洲股市的產品,亦有專注單一市場或行業的ETF,投資者大可從中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