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指數基金追蹤建構良好的基準,同時擁有低收費水平,該基金應該是很不錯的選擇。市值加權指數對投資者尤其具吸引力,因為它們將定價的工作交予主動投資的市場參與者,而且周轉率往往較低。市值加權通常較適合廣泛多樣化的指數,如反映美國整體股票市場的指數。相反,在一個較狹窄的投資範圍,譬如是行業指數,市值加權可能會令投資組合過度集中,增加個股相關風險。到底投資者應如何評估投資組合是否具足夠的多樣性?
在這裡,我會以幾隻在美國上市的行業股票ETF為例,示範如何以多個指標衡量基金的多元化水平。這些基金的基準皆為覆蓋狹窄投資範圍(美國行業股票)的市值加權指數。道富環球投資管理(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和領航(Vanguard)均有歷史紀錄超過10年的行業ETF產品。領航有11隻追蹤不同環球行業分類標準行業的ETF,而道富則只有10隻,因為它將資訊科技和電訊行業結合於同一隻ETF:Technology Select Sector SPDR ETF(XLK)。另外,我將Real Estate Select Sector SPDR(XLRE)撇除在本文分析以外,原因是其歷史紀錄太短。
以下是一些普遍投資者可用以量度基金多元性的指標:(1)其平均持股數量和(2)基金十大持股佔整體投資組合規模的百分比。不過,這些只是非常初階的指標。為彌補其中的不足,我亦會分析基金前十大持股的平均成對相關性。我所使用的數據均來自Morningstar Direct,覆蓋截至2016年12月底的10年期。
不是持股愈多就愈好
許多投資者都聽過一個經驗法則:如果一個股票投資組合持有超過30隻股票,就應該有足夠的多樣性。這個概念可以追溯至Lawrence Fisher和James Lorie在1970年發表的論文,該研究發現,持有32隻股票的投資组合的回報會比單一股票回報的波動性低95%。那麼,是不是基金的持股愈多,其風險就愈低?事實上,箇中關係並不是這樣簡單。單純衡量持股數目並未考慮各持股權重,而市值加權投資組合的持重就顯然有着不同的權重。就像大部分經驗法則,這個30隻股票法則可以是我們量度基金多樣性的初期步驟之一,但投資者需要作出更深入的分析。
基金十大持股佔整體投資組合規模的百分比是另一個衡量基金多樣性的指標。與基金持股數量不同,這個指標考慮了股票的權重。以追蹤狹窄領域的市值加權基金來說,市值最大的股票通常會佔整體投資組合一個非常顯著的比例。一般來說,一隻前十大持股佔整體投資組合比例較低的基金,應該比該比例較高的基金更為多元化。不過,這一項指標還是有缺點的:它並未考慮基金前十大持股價格的相關性。
股票相關性影響多元化
分析股票的相關性,可以讓我們更清楚了解股票投資組合的多樣性水平。為評估上述ETF持股的相互關係,我測量了截至2016年12月的10年期間內ETF前十大持股每月回報的相關性。簡單來說,基金的持股相關性愈低,基金就愈多元化;基金的持股相關性愈高,其多樣性水平就愈低──與基金持有多少股票或其十大持股佔整體投資組合比例多少沒有關係。【表1】顯示了截至2016年底,20隻行業股票ETF的平均持股數量、前十大持股佔整體投資組合比例,以及前十大持股的平均相關性。
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我們會繼續深入了解如果衡量多樣性。
作者為Morningstar被動式研究分析員Adam McCullou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