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4月份的第一周,市場的焦點落在即將在美國舉行的中美兩國元首會議,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佛羅里達州的私人莊園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的結果肯定對中美兩國全方位戰略及經濟合作帶來深遠和重大的影響。另一個焦點是法國在月底前舉行的總統選舉,雖然目前的評估是極右翼政黨代表勒龐(Marine Le Pen)的勝算不是很高,但經歷了去年英國脫歐和特朗普勝出美國總統選舉後,大家都知道選前的民調和分析作不了準。
這兩個焦點皆是政治屬性為主,分析政治因素較評估經濟數據複雜很多,市場普遍採取保守的部署來對沖風險。這趨勢在全球政府債券的孳息率大多處於3個月以來最低水平可見一班。較為明顯的是美國10年期長債孳息,在聯儲局分別於去年12月和今年3月兩次加息後,逐漸回落至2.35厘,雖然比較過去12個月最低點1.36厘為高,但對比去年底最高2.62厘,仍然低了四分一厘,資金留戀債券的目的不用多說,必然是對政經前景抱有懷疑態度。
除了美國長債息率的情況外,最近正式啟動脫歐程序的英國,其金邊債券息率亦處於1.06厘的季度低點,其他國家如澳洲、紐西蘭、加拿大等也是同一境況。歐洲國家中只有意大利的長債孳息是處於接近一年高位的2.26厘。
雄安特區房價被搶高
香港的樓價延續第一季度的升勢和暢旺的一手銷售市場,沒有減慢的跡象。反觀內地在今年春節後不斷加緊調控一線城市的樓價,繼而推廣至二三線城市的限貸和限購,內地的銀根亦配合樓市政策而大幅度收緊。樓市真的冷卻了,因為成交宗數急劇下降。
正當大家認為內地樓市不會再起波瀾之際,國務院公告在距離北京和天津100公里的河北省創造一個「雄安」特區,其地位尤如當年的深圳和浦東一樣,被標籤為國家發展的重大機遇。在發展藍圖還未出台前,當地「特區」和周邊的數個縣市的房價被瘋狂的搶高,媒體報道房價由每平方4000元人民幣,被抬高至14000元人民幣,接着而來的便是限購和停止買賣。筆者感受最深的不是政策帶來的機遇,也不是後悔自己未能賺上一把,而是市場內的流動性仍然非常充裕,至少在個人和家庭的購買力而言。
市場流動性非常充裕
債市和樓市處於高位,股市在第二季度仍然相對便宜。以各地股市的平均市盈率(P/E)計算,恒生指數13.5倍;美國標普500指數21倍;英國富時100指數38倍;德國DAX指數20倍;內地上證綜合指數19倍。大部分股市的平均市盈率與歷史高點仍有一段距離,仍然有上升的空間。
現時全球的總流動性依然寬鬆,縱使美國聯儲局處於加息周期及中國人民銀行也正在收緊銀根,但過去10年以來所增加的流動性非常龐大,如果不是正本清源的減少貨幣供應,光靠加息是起不了大作用的。因為利率反映的其中一個因素是資金的稀缺性,如果資金不缺,加息的幅度不會大,何懼哉。
在流動性不缺的前題下,第二季度的資產價格表現將會是迎難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