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3年2月18日

洪灝 中國

A股料有整固 低吸時機

1月份CPI為2%,大致符合市場預期,同比由於基數原因出現暫時回調。但從物價運行規律來看,本輪CPI築底基本完成,並預計2013年CPI同比將進入上行周期的初期,原因如下:一是國內經濟企穩回升,需求對物價的上拉作用增強;二是2013年豬肉價格將重回上升通道,CPI的「豬周期」已經進入了拐點;三是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持續無限量的寬鬆貨幣政策,導致全球流動性的泛濫,未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風險仍然存在,國內輸入性通脹壓力可能重新抬頭;最後國內勞動力成本上漲、資源品價格改革帶來的資源品價格上升及城鎮化導致的土地成本上漲等結構性通脹因素,將中長期存在。但考慮到前期貨幣政策總體穩健,且國內經濟增速只是溫和復蘇,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出將抑制價格的過快上漲。綜合以上因素,我們認為2013年物價上漲總體溫和,初步判斷2013年CPI同比將上漲3.5%左右。預計2013年一季度CPI同比較2012年四季度略高,約為2.4%。

股票超買,但牛市初期市場一般持續超買:

隨著上海股市的不斷攀升,投資者開始猶疑是否應先獲利了結。畢竟,股市自我們於去年12月初發布看好2013年的展望報告後已大幅飆升。

短期來看,股市無疑是處於超買狀態;但我們如果把眼光放長遠一點,結論卻截然不同。舉例來說,每日的相對強弱指標已有多天維持在超買的水平。然而若以周作量度單位,雖然每周的相對強弱指標已經處於較高的水平,但還沒有達到超買的區域。如果以月度來做量度單位,每月的相對強弱指標則處於更低的水平,離超買的臨界點還相距甚遠。此外,中國市場的回報一直有著很強的序列相關性,即超買一般會引發更多的超買,而反之亦然。一般來說,中國投資者覺得在牛市中踏空,與在熊市裏套牢一樣痛苦。投資者是否願意承受市場風險主要取決於他們如何審時度勢。因此,中國市場向來有著明顯的趨勢特性,追漲殺跌– 直至趨勢最終結束為止。

2006年開始的一輪大牛市,中國股市顯現出來的強勁序列相關性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以每周計算,中國市場在2006年4月至2007年11月間持續超買,期間很少出現間斷。而中國股市在2008年大部份時間則一直處於超賣的狀態。市場共識認為股市短期內已形成超買並沒有錯,股市在下一輪升勢前應先盤整。但盤整並不代表此輪升浪的結束。股市自2012年12月起的暴漲與之前11個月的大跌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市場出現可能推行房產稅等利空消息,即使在交易時段內市場出現大幅拋售,股票指數卻一般能在在收盤前收復大部分的失地。股市會盤整,然而盤整卻應該是逢低吸納的機會。

央行貨幣寬鬆抑制市場波動性:

但波動性從匯率和原油市場中體現出來:海外市場隱含市場波動性相當低,市場共識擔心極低的市場隱含波動性或將強勢均值回歸,並波及上證指數。我們認為,低隱含波動性反映的是全球央行如何不遺餘力的印鈔力度。最近,日本央行獨占鰲頭,以一系列的量寬政策將日圓迅速貶值。因此,認為市場隱含波動性將強勢均值回歸的觀點,便相當於認為全球央行將很快放棄其量化寬鬆政策。雖然全球央行將最終貨幣回籠,但現在如此押注似乎為時尚早。

低波動性或表示短期市場見頂,但亦可意味著牛市的初始階段,如2006年。同時,高波動性反映市場壓力,但亦可意味著市場見底,如2008年底。事實上,我們的量化研究顯示,低波動期往往會持續一段時間,如2006年至2007年及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當貨幣條件寬鬆,利率較低,而囤積股票的成本也因此較低。因此,資金一般持續從債券流向股票、從發達市場流向新興市場,並從防守型板塊流向周期類板塊。盡管如此,上述期間並非毫無洶湧的市場波動,但市場波動率上升的時段相對短暫,而不是像2008年那樣持續上升,因為央行寬鬆的貨幣政策有助於暫時抑制市場波動性。

目前的問題:

市場的波動性究竟去哪裏了,以及央行還可以抑制市場波動性多久?畢竟,市場的波動性是一定會從某一項資產的價格波動體現出來的。值得注意的是,貨幣和油價的波動性已經開始從低位持續攀升,而股票和商品市場的波動性則同時不斷下降。也就是說,當下股市的隱含波動性很便宜,或在醞釀著一個短期的交易性機會,但市場的波動性主要從匯率和石油市場中體現出來,而這些市場或將為投資者提供更好的回報。

此外,我們認為美聯儲在失業率顯著改善前,將不大可能改變政策方向,日本央行亦正致力把日圓貶值,而我們不會太吃驚如果日圓最終貶值至100的水平。同時,市場亦存在其他的一些事件風險,如有關日本央行行長退休和替換一些之前偏向於緊縮政策的央行貨幣官員,以及日本國債收益率如因量寬而飆升將推高日本再融資負擔 – 這些都是潛在風險。然而,目前的大形勢是中國的經濟周期已經開始復蘇。美聯儲和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風險不應被視為是基準情景,或至少現在如此押注似乎為時尚早。

洪灝

交銀國際

研究部董事總經理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