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聯儲局理事及行長對大富翁稍有認識,且暫時放低泰勒規則(Taylor Rule)和「菲利普斯曲線」(Phillips Curve)等過時的經濟模型,現今的經濟及未來前景也許會更樂觀。此話並非指大富翁能解釋目前經濟不景的所有癥結,因為部分問題源於英國脫歐及民粹運動抬頭,兩者皆清楚顯示可能出現「去全球化」(貿易、移民及經濟增長下降),而筆者早於2009年發表有關新常態的論文中提到的結構性元素亦影響深遠。人口老化、過度舉債及科技發展(包括威脅就業的機械化)等因素,令美國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最高只有2%,反觀十年前則介乎4%至5%。
乏新信貸經濟增長會逆轉
在代表經濟環境的大富翁棋盤上,這些元素皆變成物業。資本家在棋盤上前行,沿途購買物業、支付租金,並在每次經過「起點」時領取200元。這筆現金(亦即經濟學中的新「信貸」)能令以金融為本的經濟保持健康。若缺乏新信貸,經濟增長便會逆轉,玩家更可能會破產。
在遊戲之初,玩家從銀行領錢後便可輪流擲骰。銀行(並非指央行,而是私人銀行體系)會向每人派發1500元,而玩家的目標是以低價買下優質物業,並興建房屋和酒店。若玩家停在別人的物業上,便必須持有足夠的現金儲備以支付租金。到某個時候,興建房屋及酒店所代表的經濟發展過程會漸漸減慢,由於要向其他玩家支付租金,便無法一直購買物業,而1500元的置業資金亦已幾乎用完,因此玩家必須手持現金或「信貸」。
某程度上,玩家的財富會持續增長,因為每次經過「起點」皆可領取200元,但由於負債增加,所以增幅會放緩,這正是癥結所在。在大富翁中,提供200元信貸的規則始終不變,玩家一律只可以領取200元。如果規則或制度容許發放的金額增加至400元或1000元,玩家便可以不斷建屋,令經濟持續增長,而不會出現現金或信貸緊絀的情況。
然而,現實並非如此。遊戲規則訂明經過「起點」只可領取200元,確保未能精明置業或保留足夠現金的玩家會面臨破產。刺激的大富翁若以1500元為起點,並每圈派發200元,讓玩家能累積資產及促成經濟增長,但後期則變成氣氛凝重、弱肉強食的遊戲,棋盤上的玩家人人自危。
央行角色是社會福利基金
那麼,大富翁與現今以金融為本的經濟有何關係?聯儲局不是已向市場注資4萬億美元嗎?日本央行及歐洲央行不是亦已採取類似行動嗎?他們不是已充份調高經過「起點」的金額,令遊戲得以繼續下去嗎?並不盡然。在現時經濟之中,央行的角色其實是社會的福利基金,而非銀行家。他們持有龐大的資金,但只有私人銀行體系(經濟中的真正銀行家)能決定是否運用這筆資金及擴大信貸。如果銀行不放債(基於風險考慮或企業和個人不願借貸),則無法刺激信貸增長。雖然體系仍會每圈向玩家派發200元,但金額不足以令實際本地生產總值以相同速度增長,又或避免部分企業/家庭破產。
(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