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文的第一部分,我們談到領航和DFA分別採取的「廣闊」和「狹窄」路線。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我們會探討兩間公司背後的商業邏輯。
DFA並沒有以策略性啤打形容其採取的路線,但DFA在做的,正正就是策略性啤打。以DFA的語言來說,就是學術研究已辨識了「環球資本市場上有較高預期回報的特性。我們可以環繞這些特性建構投資組合,這些特性是合理的,有數據支持,而且捕捉這些特性符合成本效益。」涉足這些因子(或啤打)所帶來的超額回報,是否足以補償要承擔的額外風險,仍然是未知之數。我想帶出的重點是,DFA作為談論旗下基金的啤打有多聰明的基金公司之一,總會向投資者承諾:通過放棄部分市場,它們的基金將會跑贏那些簡單的廣泛指數策略。
概念與主動型基金很相似
對於領航來說,以上概念和主動基金經理提倡的非常相似。策略性啤打投資者認為他們可以識別一些帶來高回報的股票,與主動基金經理如出一轍。策略性啤打投資者亦相信無論那些廣泛指數基金的收費如何便宜,他們都可以靠其目光跑贏那些廣泛指數基金。主動基金經理的想法也一樣。
事實上,領航曾在一份研究中寫到,可以將策略性啤打ETF建構成指數,但它們並不是被動投資。他們是「主動策略,因為它們採取以規則為基礎的方法,相對廣泛市值基準往往會出現顯著的證券偏差或追蹤誤差。」該研究的結尾部分亦指出:「有關主動和指數策略長期表現的爭論仍然會繼續,但領航認為,將傳統的市值基礎指數重新加權,並不是指數投資的『新模範』,也不見得是種『更聰明』的投資方法。」
只需一個廣泛指數供應商
市場仍會繼續辯論哪一種投資方法較優勝。但從商業角度來看,廣闊和狹窄之爭,只會出現一個結果。
市場只需要一個廣泛指數供應商。市面上的第15隻標普500指數基金與其他標普500指數基金並不會有甚麼差異,前題是基金供應商能夠保持低收費和優良的管理能力。領航在此領域截足先登,並掌握其先驅優勢積極控制成本,佔據了領導位置。當然,ETF的出現為貝萊德和道富打開了一扇門,但領航在ETF領域亦正在趕上。
市場有更多啤打有待發現
相反,策略性啤打有讓人不同詮釋的空間。傳統指數基金的市場推廣人員不能說:「買我的市值加權基金,因為它與領航的基金不同,甚至比領航的好。」這些話並不能讓人信服。但策略性啤打基金的市場推廣人員絕對可以宣傳自己的基金與DFA的有何不同,市場還有其他有待發現的啤打,基金公司亦可給予現有啤打新定義(如「價值」的標準不一定是低市賬率),或是建構新鮮的啤打組合。策略性啤打的領域為希望跟隨DFA步伐的公司提供非常大的空間。
直至ETF普及的時代,策略性啤打供應商才正式出現,那是因為資產管理公司在過去並不積極發展這種收費水平低於傳統基金的策略。但現在策略性啤打的發展已勢不可擋,你可以在投資管理行業的不同角落找到其足跡,連對沖基金公司AQR亦加入了策略性啤打的行列。
市場將會剩下「獨一的領航,許多的DFA」──這個說法是針對投資方式的爭論而已。以業務來說,DFA與領航一樣具有相當的競爭優勢。
(二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