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球金融危機期間,全球貿易大幅下降,為依賴出口增長的新興市場帶來難題。儘管已發展市場已出現經濟復蘇,但新興市場出口未能跟隨回升。目前,經過去年美國經濟的強勁增長,而歐洲經濟亦開始復蘇,我們將會重新檢視數據,並希望能夠找到一些證據,證明新興市場將受惠於已發展市場的較強增長。
新興市場出口仍然疲弱
第一個需要檢視的是,已發展市場經濟增長與新興市場出口到這些國家之間的關係。無論從軟數據(採購經理指數),還是硬數據(工業生產)來看,我們認為新興市場對已發展市場的出口增長,都應遠高於目前的增長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已發展市場需求與新興市場出口之間並未完全脫節。在2012年出現明顯的結構性分野後,新興市場出口與已發展市場的工業增長之間,再度出現強烈的正面聯繫性。分別在於目前已發展市場的工業增長3%至4%,僅能夠為新興市場帶來約3%的出口增長,遠低於金融危機前的15%至20%。鑑於2012年以來的出口增長幾乎持平,這是否表明新興市場出口將面臨長期停滯?
經濟增長停頓的支持依據是儲蓄過盛和投資機會不足。我們當然能夠看到各新興市場的平行關係,各國都希望透過出口增長擺脫困境,但待售貨品的市場需求並不大,這在商品市場方面最為明顯。這大致反映在近期商品價格大幅下跌,並由於石油供應過盛所引致,這對受影響經濟體系的企業盈利前景不利。與此同時,商品進口國表現較為穩健,但整體而言,新興市場出口低迷的狀況仍將持續。
貨幣競爭力減弱
商品價格疲弱的原因之一是美元強勢,但這亦為新興市場帶來較好的影響,那就是貨幣貶值。自2014年中以來,新興市場貨幣兌美元已大幅貶值,這本應為出口帶來支持,但事實並非如此。相對於兌美元滙率而言,出口增長是衡量競爭力的更好指標,因為這需要考慮到相對價格走勢及該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實際上,在歐洲、中東及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等地區,隨著美元升值,各國貨幣的競爭力都減弱,而在亞洲,這趨勢將會持續。對於這個似乎有違常理的結果,原因可能是除美元以外的已發展市場貨幣的貶值幅度更大(相對於新興市場貨幣),特別是歐羅,導致歐羅區出口商較新興市場出口商更具競爭力。雖然這無法解釋新興市場出口為何會較以往出現如此大的結構性下降,但卻讓我們知道,為何新興市場在貨幣貶值的情況下仍面臨困難。
當然,滙率並不是新興市場生產商獲取競爭優勢的唯一途徑,他們仍能夠透過壓低利潤爭取市場佔有率。雖然拉丁美洲的價格跌幅最大,但最近幾個月新興歐洲及亞洲市場的出口貨品價格亦持續下降。我們無法知道這是由於供應還是需求所造成,但這兩方面都顯示新興市場出口商正面臨較大壓力。這對於新興市場企業(盈利降低)及全球宏觀經濟形勢均有影響,新興市場經濟體系正透過貿易分散通縮動力。
等待利好因素
我們在前文已探討過歐羅區及美國對新興市場進口的影響因素,並發現投資(按固定資本總額計算)與歐羅區進口有很強的關係,而對於美國,耐用品消費似乎更為重要。
2014年,隨著耐用品消費復蘇,亞洲、歐洲、中東及非洲對美國出口錄得增長,僅有拉丁美洲持平。與此同時,由於投資回升,出口至歐羅區開始復蘇,但隨後再度下降。
重要的是,這可能顯示已發展市場經濟增長與新興市場出口之間的聯繫並未完全斷裂。隨著美國就業市場持續緊張,我們預期亞洲、歐洲、中東及非洲將進一步受惠。與此同時,歐羅區投資與新興市場出口之間的關係仍然強烈,因此歐羅區經濟復蘇將對歐洲、中東及非洲尤其有利,並且有助於亞洲及拉丁美洲。鑑於我們預測歐羅區將會溫和復蘇,而美國經濟將持續增強,亞洲及歐洲出口商將會受惠。與此同時,除非商品價格復蘇,否則拉丁美洲將繼續面臨困難。
造成出口疲弱的原因有很多,但要指出主要原因仍較為困難。商品價格疲弱及該資產類別前景普遍低迷,顯示對金屬及石油有較大依賴的拉丁美洲經濟體系將面臨黯淡的前景,但若歐羅區經濟如預期般復蘇,以及美國就業市場持續增強,亞洲及歐洲工業製品出口商將會獲益。但目前而言,面臨威脅的出口商將被迫下調價格,從而加劇全球經濟的通縮壓力。已發展市場與新興市場之間的關係減弱,但並未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