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11月初議息後多名官員陸續發表講話,投資者期望從中尋找利率去向,由於加息周期接近尾聲已無懸念,「高息平台期」將維持多久才是焦點。值得留意的是,對上3次減息周期在聯邦基金利率正式下調後,即2001年初、2007年底、2019年下半年,新興市場股市均跑贏環球股市及美股。
信報EJFQ系統內「新興市場資金流指標」在11月以來未嘗一跌,顯示資金近日持續吸納新興市場股債,似乎反映醒目資金已「偷步」入市。
新興股市表現確實優異,其中印度Sensex指數再次逼近歷史高峰,巴西iBovespa指數亦突破運行逾3個月的下降通道,連帶MSCI新興市場股指抽升,成功企穩50天線,技術上正向「牛熊分界」200天線進發。
截至11月8日止,MSCI新興市場股指一個月累漲2.4%,相比同期MSCI世界指數(MSCI ACWI Index,覆蓋發達與新興股市)和標普500指數升幅分別為1.18%及1.09%,高出一倍有多,進一步證明資金或想趁歐美等成熟經濟體貨幣政策「由緊轉寬」前,捕捉強勢的新興股市。
儘管環球宏觀局勢充滿變數,但一眾發達國家「央媽」憂慮太早轉向寬鬆會重燃通脹,而新興國家或經濟體在本輪疫後復常中的貨幣政策似更具前瞻性,財政措施亦富彈性,經濟前景較樂觀。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預測,成熟經濟體2024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將自今年的1.5%,回落0.1個百分點至只有1.4%,新興市場則有望保持4%增長。
新興市場貨幣滙價同樣矚目,受惠美元近日走勢偏軟,MSCI新興市場貨幣指數反覆上揚,上周終重越200天線,當中人民幣也收復7.3兌1美元的關口,離岸價(CNH)一度觸及7.26水平。
A股亦告喘穩,滬深300指數從10月份低位最多反彈逾半成。然而,附【圖】所見,以剔除中國的新興股指跟MSCI新興市場股指相比,即使過去兩年同屬下行,惟前者最大回撤(maximum drawdown)明顯較低,且跑贏幅度不細,意味內地股市吸引力稍遜。
內地昨天公布10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下跌0.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則挫2.6%,通縮陰霾重現,為股市持續上漲增添壓力,「追落後」有一定難度。因此,在組合中配置剛於升市起步階段的新興市場時,可考慮降低A股比重。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