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延續上周強勢,昨天高開249點後,一度突破18000點,埋單報17966點,再漲302點,3個交易日進賬近900點,11月至今已彈升半成,在亞洲主要市場中遜於南韓、日本、越南,位列第四。
亞洲股市連日造好,主要受惠美滙回吐。附【圖】所見,MSCI亞洲指數(日本除外)多年來與美滙指數可說此消彼長。聯儲局上周議息後釋出加息將屆尾聲訊號,隨後最新就業數據相對疲軟,宏觀經濟有可能降溫,市場預料局方毋須再上調利率以遏抑通脹,「強美元」逆轉,亞股因而急彈。
踏入11月以來,亞股中以南韓漲勢最勁,基準指數KOSPI和科企代表KOSDAQ分別飆9.85%及14%,相信是半導體需求回升,令10月份出口金額恢復增長,結束早前12個月收縮的頹勢,市場看好其經濟。
比起韓股,本地與全球投資者或許更關注日本股市。日經指數2023年暫時飆約兩成半,領先各主要股指,若改用美元計價,於日圓兌美滙貶值逾一成的情況下,今年以來日股升幅也達9.9%,縱落後標普500指數,在芸芸亞股中卻罕有錄得正回報。
日本上周議息後僅「微調」貨幣政策,拖累日圓挫至151.68兌1美元,錄得近23年收市新低,惟市場對當地投資樂觀程度未見重大改變,日經指數連日裂口抽高。
事實上,由經濟走出迷失階段、告別多年通縮,並且獲「股神」畢非德押注,帶動「日特估」崛起,即使不及AI(人工智能)狂熱火爆,資金卻源源流入。據野村估計,截至9月底,日股共有74家企業新掛牌,IPO、增資和可轉換債發行總額按年急增3.43倍,是資本積極進場的另一佐證。
畢非德向來無寶不落,日股中長期依然值得看高一線,資產組合中不宜或缺。至於港股,經歷3日上揚後漸進入關鍵時刻。恒指10月底在17000點水平爭持數天,近日與亞股同步,年初至今跌幅已收窄到9.17%。
然而,透過「滬深股通」買A股連續3個交易日錄得淨流入,是8月後第一次,顯示A股「走資」似呈減緩跡象,若本周公布的宏觀數據理想,加上中美兩國元首於本月在三藩市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峰會見面,如果有任何中美關係改善消息,或能助中港兩地股市出現一波較像樣的升勢。
港股昨天交投再度超過千億,恒指在大成交配合下收復50天線,將挑戰去年底至今年升浪的黃金比率50%阻力18650點,以及上試「牛熊分界」250天線與一年最大型成交量區19200點,假如順利攻破,港股探底之旅可宣布告一段落。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