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期待已久的「滬港通」計劃可望於短期內啟動,容許全球投資者參與投資上海上市證券的交易,並讓中國本地投資者投資香港上市股票。根據《彭博》的數據,中國股市的規模早已超越香港和歐洲。截至今年8月,中國在岸股票市場規模接近4.4萬億美元(相當於27萬億元人民幣),是僅次於美國及日本的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場。A股上市公司數目於過去14年增長強勁,由1990年的8家升至現時接近2530家,增幅超過300倍。
過往,大部分中國境外的投資者不得直接涉足內地市場。「滬港通」政策出台開放A股市場,將吸引境外資金流入,令股值低於內在價值的股票有機會獲得重新估值。改革步伐加快、「新國九條」促進內地資本市場開放、企業盈利好轉及預期經濟穩定增長,亦可引發更多金融商機。因此,隨着「滬港通」有望開通,措施預期有機會在短期內提振內地股票市場,而中國的改革則繼續支持股票市場的中期表現。
中長線投資主題-醫療、國企改革
當然,內地股市規模龐大,要從中尋找具投資價值的行業或公司,便要把握國策方向,以及結構性的經濟發展趨勢。
舉例來說,內地的醫療保健正快速發展,反映中國人口老化及飲食習慣改變。過往,醫療保健業以中國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率的1.5至2倍速度增長,為藥物及醫療設備製造商帶來龐大支持。我們相信,由於中國日益注重發展的質素,醫療保健業將繼續穩步發展。已經建立穩固業務基礎及具備研發能力的高端龍頭企業,將具備先行者優勢,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另外,國企改革亦為投資者帶來機遇。國企為中國指令型經濟的重要部分,佔MSCI中國指數成分股達70%。投資者普遍認為這些公司效率較低、不重視利潤,導致國企估值較低。為解決欠缺效率的問題,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於7月中宣布,改良國企管理、監督和效率的試行計劃,要求企業開始採取市場為基礎的報酬計劃,促進企業及股東的利益邁向一致。在剛過去的兩三個月,由於管理層開始專注於業績,不少企業已經開始削減資本開支。我們相信,改革措施將陸續推出。而各個工業中,天然資源及另類能源的改革將最為明顯。
以RQFII基金主動投資
除了在「滬港通」啟動後透過該機制直接參與投資A股外,現時香港投資者投資A股的渠道,包括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或RQFII基金。RQFII指「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是內地監管當局一項政策規定,准予合資格的RQFII額度持有人(通常是基金經理)把於香港募集的人民幣資金匯返內地,並直接投資於內地的證券市場。目前市場上的A股投資工具以採取被動式管理的ETF較為普遍,至於主動式管理的RQFII股票基金則為數不多。
主動式管理的好處是一般在選股、行業配置及風險管理方面均較ETF更加靈活,而且可不受基準限制,可以讓基金經理運用由下而上的策略,選取有望受政策支持,或者具投資價值的股份進行A股配置,有助捕捉A股市場的投資機遇。另外,有別於一些A股ETF可能普遍出現溢價(或折讓),RQFII基金的資產淨值更能準確反映投資資產的價值。
現時A股市盈率只有大約10倍,是全球估值最低廉的市場之一,而不少行業包括消費、電訊、保險及銀行業等,估值更低於歷史平均。有興趣捕捉「滬港通」及中國改革所帶來的機遇的投資者,可考慮透過RQFII基金等,聚焦於業務優良、盈利能力強勁、估值吸引的企業,或者料將受惠A/H股估值差距收窄機遇的股份及高息股,有望爭取較指數更優秀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