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10月6日

陳致強 宏觀分析

改革大趨勢下 亞洲市場展望

在2014年最後一季,筆者相信亞太區經濟會持續放緩,另一邊廂,股市卻已反映了市場的憂慮,亞太(除日本)錄得外資湧入,股市氣氛正面。在日圓兌美元持續貶值下,日本TOPIX指數更創18個月以來新高。相對環球股市,亞洲區股市的估值更顯吸引,筆者相信,經濟改革將會是未來市場走勢的關鍵。對於亞洲股市而言,美元走勢相信是最大的中期風險。市場預期聯儲局將會在明年初加息,過去數月美元升值速度加快。而根據歷史往績,每當美元走強,也會不利亞洲股市走勢。

日本-改革與量寬

一如所料,受到銷售稅由5%上調至8%的衝擊,今年次季日本GDP按年大幅萎縮7.1%。本土需求減弱加上出口復蘇緩慢,引致企業活動較預期疲軟。

就業市場及收入雖然有所改善,卻被物價上升所抵銷,因而實際工資增長仍然停滯。日本勞動現金收入(Labor Cash Earnings)於7月份按年上升2.7%,是過去10年以來首次超越2%的增幅,部分原因是企業盈利於2014年的財政年度有所復蘇。但若按實質計算,由於日本通脹率按年升至3.3%,超過了名義工資增長,換言之,日本打工一族的平均收入實際上是減少了。這就是為什麼在工資增長下,私人消費未有改善的原因。

以本土需求為主的非製造業雖然大受影響,然而由於日圓已累積一定跌幅,包括汽車及科技業在內的製造業,盈利增長卻較預期理想。更有部分跡象顯示,政府在推動企業回饋股東利益方面,已取得一定進展。不少日本企業已增加獨立董事的席位,從而改善企業管治結構。日本證交所推出嶄新的股市指數,標榜資本效益,只有股本回報率較佳的公司才能納入指數。日本機械設備商Amada在被拒諸指數門外後,隨即宣布增加股息。

與此同時,安倍政府的「第三支箭」,即結構改革政策仍在實行。日本政府公布自下一個財年開始,將企業稅由35%下調至30%以下,從而鼓勵本土投資。而市場正期待農業放寬監管、賭場等旅遊項目興建。

日本央行若再實行更進一步的貨幣寬鬆政策,對於股票市場而言將是上升的催化劑。雖然以目前來看,日本央行甚有可能達到通脹按年升2%的目標,不過在高基數效應下,今年下半年通脹率預期會放緩。因此,央行有可能再推量寬等措施,令日圓進一步貶值,刺激股市上升。

日本的政府退休投資基金即將增加投資日股的比重,可以預計,這個全球規模最大的退休金,將對股市帶來重大影響,甚至有牽頭作用,令其他基金跟隨做法。

中國-關注本月的十八大

在一些「微刺激」及放寬信貸下,近月中國經濟已有穩定跡象,然而相信未來經濟將會進一步放緩。

自6月以來,滙豐製造業PMI指數已連續3個月處於擴張區域,然而,由於樓市下滑,加上中國政府的打貪計劃,令中國企業在投資方面日趨謹慎,力保成本控制,從固定資產投資(FAI)增幅轉弱,可見一斑。

基建及製造業投資仍然強韌,7月份整體FAI增長15.7%,而地產投資則減速至11.9%。目前中國經濟面對的最大風險是樓市崩潰,投資者一直為此擔憂。但即使如此,筆者卻不認為內地樓市會如美國般出現次按風暴及樓市崩潰,原因是內地樓市的按揭不多。不過由於中國的信貸環境仍然偏緊,某些現金不足、負債較多的地產發展商,或要承受不少衝擊。

中國的住宅物業市場仍處於去存貨階段,開發商延緩土地儲備補給,樓價則開始下滑。據國家統計局資料,7月份全國70個城市中,有多達64個樓價錄得按月跌幅。而在5月及6月,跌價的城市分別只有35個及55個。7月份的樓價跌幅平均為0.93%,遠高於6月的0.48%。但好消息是按揭貸款有改善的跡象,據報道,愈來愈多銀行提供基準貸款利率折扣,多個城市甚至放寬或取消限購令。

正所謂「金九銀十」,大家且留意未來兩個月中國的樓市會否有顯著復蘇。一旦樓市持續放緩,放寬發展商的融資活動控制等措施也有可能推出。

另一方面,中國戶籍改革和城市化進程也取得令人鼓舞的進展,國務院的聲明指,農村人口一旦取得城市居民身份,仍可以保留農村土地的財產權利,這令農民得以出售農村產權以換取經濟利益。而在城市化方面,國務院就農村移民戶籍提出更加具體的計劃,規則是根據一個城市或城鎮的人口規模,施以特定的戶籍限制。小城鎮的限制將完全消除,但人口規模龐大的城市,仍將受到嚴格控制。這些改革將帶動二、三線城市的基建設施,有助社會福利和大眾消費的長遠發展。

另一個趨勢是期待已久的財政改革。在8月下旬,全國人大通過了修訂預算法,未來地方政府的財政危機風險將逐步降低。該修正案要求更加全面的預算制度和強制性公開披露資料,並允許地方政府正式在本地市場發行市政債券,這可說是中國財政改革的里程碑,提升財政透明度,也令公共支出有了融資基礎。雖然在短期內,這些措施不能減低中國的槓桿率,但長遠卻可減低地方政府對「地方融資平台」的依賴。

儘管6月及7月的信貸數據大幅波動,筆者預計在今年餘下時間,中國的流動性能保持穩定,短期利率繼續保持在較低水平,7天回購利率僅處4%左右,人民銀行更針對某些領域如農業、微企業及棚戶區重建等放寬信貸。相信人行將維持較寬鬆的貨幣政策,以應付近來的經濟挑戰。

在未來數月,投資者的焦點自然是「滬港通」計劃。這個互聯互通的股票買賣計劃首先在4月份宣布,並預計將在10月推出。在此計劃下,香港及國際投資者可買賣上證指數的合資格股票,反過來,內地投資者同樣可買賣本港上市的合資格股票。合資格人士不限於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也包括在內,而且無須事先申請投資額度,因而被視為中國股市對外開放的重要一步。未來,相信當局會根據市場的反應及實際運作經驗,進一步開放額度及股市,促進A股納入國際指數的發展。

筆者認為,中國股市已反映各種負面因素,近期市場的反彈主要是因為在政策支持、經濟回穩及資金流入下,估值因而正常化。而「滬港通」計劃,更有助重建投資者信心。國企改革及「滬港通」相關熱門板塊,會繼續吸引投資者目光。

將在10月舉行的十八大,重點議題將是司法改革、法制及平衡經濟的措施等,值得大家關注。

印度和印尼-印度前景更樂觀

雙印今年同樣出現關鍵轉變-民望高的領導當選,有助國家推行結構改革。儘管兩國的發展前景也不俗,但印度的基本面比印尼更好,原因是莫迪(Narendra Modi)在推行改革時,料比佐科(Joko Widodo)更有效率。因而中短期而言,印度市場的表現應會優於印尼。

在政治方面,莫迪執政黨在議會中佔有絕對多數,因而能執行艱難和不受歡迎的決定。政府的首要目標是重新啟動一度陷入停頓的基建項目,從而刺激投資周期。自2013年7月以來,項目監督小組負責的項目有463個,金額達3650億美元。而如今已完成的項目已有163個,價值900億美元。

相反,在印尼大選中,佐科只是險勝。目前印尼國會的政黨分布分散,佐科已明確表示,新政府的首要任務將是削減燃料補貼。這無疑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為佐科的執政黨及其盟友,佔比不足議會的一半。

在經濟方面,印度的前景同樣比印尼好。印度出口略有改善,進口數字(尤其是黃金)已大幅縮減。另一方面,印尼的出口卻在收縮。雖然這兩個國家同樣有經常帳赤字,但印度的經常帳赤字已大幅改善,並且積累了大量外匯儲備。

因此,印度的銀行業享有更好的流動性,而印尼卻出現了銀行的存款爭奪戰,推升銀行同業拆息。另外,一直受到財政赤字困擾的印度,最近也開始見到改善,儲蓄率漸見上升,然而印尼的財政狀況似有惡化。通脹方面,印度的核心通脹已在放緩,債券孳息因而下降。相反在印尼,由於通脹持續升溫,再加上流動性收緊,國債孳息很可能再上揚。

至於估值方面,雙印的估值也較亞洲同儕錄得溢價,並不便宜。不過印度的盈利周期已經處於谷底,未來可望反彈。汽車、水泥及出口數字均在改善;在印尼,企業盈利前景卻甚有可能惡化。

泰國-憧憬改革

相對前幾季,泰國政局出現急劇變化。首先,在5月的政變中,前總理英祿被迫下台,軍方隨後成立和平與秩序全國委員會(NPCO),試圖推出幾項政策重振經濟。這些措施包括稻米承諾計劃及2014年預算撥付。其後NPCO主管巴育(Paryuth Chan-ocha)司令當選為首相,並於8月獲得了泰王認可。他旋即組成新內閣,並任命臨時政府。由於政權轉變的過程算是平穩,挽回投資者信心。泰國消費意欲持續改善,企業貸款也有不俗復蘇。自5月以來,股市一直強勁,由於投資者期待新政府會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提振經濟,相信短期內股市上升勢頭不變。

韓國-積極推刺激措施

由於家庭收入增長放緩及樓市疲弱,在過去一年,韓國本土消費可謂乏善可陳。本來在今年稍早時候,當地有些復蘇跡象,但4月的船難卻導致300多人死亡,整個國家陷入哀悼氣氛,酒吧和餐廳門堪羅雀、演唱會相繼取消、商業推廣活動停止,消費者信心大受打擊。

韓國政府和央行為此快速應對。總統朴槿惠改組內閣,並任命崔炅煥為新的財政部長。這名經驗豐富的政治家,計劃通過放寬按揭貸款限制以振興樓市。按揭成數從至少50%提高至70%,而供款對入息比率則由50%提高至60%。這些改變,允許銀行為置業人士釋出更多資金貸款。

其次,他建議對現金過多的企業徵收額外稅款,同時又將股息稅顯著下調,從而鼓勵企業增加派息,回饋股東,最後達致刺激消費的目的。

韓國股市的估值一向低於同儕,原因之一便是企業的股息相對地低。即使大型企業坐擁大量現金,也不願投資或回饋股東。若然今次崔炅煥的措施有效,韓國股市或會迎來估值上調。然而,最近現代汽車集團以創紀錄的100億美元,在首爾標下地塊以興建總部,卻未就報價徵求董事會同意。此事令投資者憂慮,究竟韓國企業是否有改善股東利益的決心。

該國的貨幣政策也漸漸放寬,在8月份,韓國央行下調官方利率25個基點至2.25厘。由於經濟增長及通脹率低於預期,令央行不得不採取較鴿派的做法,放寬貨幣政策,相信能為股市及樓市帶來一定支持。

陳致強

安聯投資

亞太區股票首席投資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