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3年7月2日

易亞投資 ETF

「主動」與「被動」投資新形勢

退市陰霾持續,環球股市近日跌勢未止,新興亞洲股市多次出現「滿江紅」。調整出現,有人歡喜有人愁,雖然港股近半年來隨隨下跌,而區內部分新興市場卻接連創新高,反令投資者憂慮高位接貨,寧願靜候調整後再作吸納。

各具特色 各有擁躉

近日在投資分享會中,有投資者分享指投資新興股票市場並不陌生,「金磚四國」、「新興亞洲」、「中東北非」、「拉丁美洲」,甚至乎單一國家的股票類互惠基金或單位信託(統稱「基金」)年前在香港大賣,雖然這類股票基金近年已被派息的債券基金及資產分配基金的風頭蓋過,但新興市場的增長潛力仍吸引一定的捧場客。而投資新興市場時,他們都說大多以互惠基金或ETF為主的指數基金作投資工具,甚少直接投資個別股份。

基金多以「主動」投資方式管理,由基金經理為投資組合挑選證券作投資,目標為「跑贏大市」,協助投資者賺取額外回報;而ETF則多採用「被動」方式管理,目標為追蹤其相關基準指數的投資表現。

「主動」及「被動」投資管理各有擁躉,有投資者認為,屬「主動」型的基金交由專業的基金經理管理,尤其在投資較陌生的地區或行業時,相對較安心;亦有投資者認為現今資訊發達,基金經理較難「跑贏大市」,「被動」型的投資產品如ETF相對簡單直接,加上管理費及交易手續費普遍較低,近年漸受投資者追捧。「主動」及「被動」投資管理各有好壞之處,亦各有支持者,難言那一個比較好,投資者應根據自己的需要及對各產品的熟悉程度作出選擇。

追蹤指數不一定「被動」

指數公司在編制指數時,對指數成分的篩選有既定的程序,被挑選作指數成分的,會再按指數訂明的方法計算。以股票指數為例,指數計算方法包括按股價加權、按市值加權、按公眾持股量調整市值加權等。這些指數計算方法均非常「公式化」,未有考慮企業的基本因素或業績表現,未必能完全有效地將整體市況從指數表現反映出來。

近年美國甚至香港都出現一些「策略型」指數,並發行相關的投資產品,指數公司根據指數的投資目標,以較「主動」的投資管理方式篩選指數成分及調整比重,有別於其他「公式化」的指數計算,當然「策略型」方式計算是「跑贏大市」或「跑輸大市」則視乎指數公司的選股功力。

「主動」型投資產品如基金在港銷售多年,根據香港投資基金公會網站截至3月底的資料顯示,現時被證監會認可的基金數目超過1800隻;相反,「被動」型投資產品如ETF在港自1997年盈富基金起步至今,即使到現時仍未如基金般成為主流的投資產品,但經過ETF發行商近年積極在港發行ETF,本地上市的ETF數目早於去年已突破100隻大關,今年ETF發行量未有減退,年初至今已新增12隻ETF在本港掛牌。筆者雖有發行商身份,但亦為小投資者,希望市場產品選擇繼續增加,令投資更能得心應手。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