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初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統稱「兩會」的會期。金融市場向來高度關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內地經濟展望及政策方針的闡述,這些信息往往預示着未來一年的經濟走向。
今年,總理李強於報告中提到內地政府的經濟增長目標與去年相同,定為5%左右。部分評論認為,當前外圍環境複雜多變,不僅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而且關稅及保護主義政策抬頭,對內地經濟能否維持5%的增速存疑。
然而,內地早已意識到潛在風險,並在去年9月下旬提出「增量政策」,涵蓋五大範疇,包括加強逆周期經濟調控措施、擴大內需和促進消費、支援企業、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以及提振資本市場。此後,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政策部門接連落實支持經濟措施,為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注入動力。
去年第四季,內地股票市場回穩,消費信心亦見上升,經濟增速達5.4%,創下近一年半以來的高位。今年首兩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經濟活動指標略為加快,亦勝於市場預期,似乎正反映內地刺激經濟的政策已初見成效。
內地政府為今年經濟增長訂下與去年相同的目標,反映了當局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決心。同時,當局近月也持續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與之相配合。繼上述提及去年9月的增量政策後,去年12月中央政治局指出今年內地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加強超常規逆週期調節」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儘管政策名稱略有不同,但核心目標一致,通過加強逆周期的經濟調控,透過財政及貨幣政策,進一步支援企業和促進消費。
事實上,總理於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內地財政赤字預算將增加,人行亦表示未來在適當時間或會進一步調低利率或存款準備金率。這些舉措均顯示出內地政策方向的連貫性與一致性。
當下有不少困擾環球經濟的不明朗因素,內地出口前景亦起伏難測,但中央加大對經濟的支持力度,促進資產價格市場回穩及鼓勵內需,並把去年9月提出的政策方向延續至今年,相信有助抵消外圍環境的不利影響,繼續保持內地經濟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