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5年3月26日

宏觀分析

財富的另一種傳承 從心出發改變世界

黎曉洋創辦了本地社會企業「遺善最樂」,致力推動遺產捐贈的文化。

在這個物質豐富的時代,財富的意義早已超越數字,並成為一種價值的體現。有人選擇將畢生積蓄留給家人,有人卻希望用它改變更多人的命運。任職律師十多年的黎曉洋(Ryanne),因一次機緣接觸到遺囑背後的溫暖故事,毅然創辦社企「遺善最樂」,為熱心人將愛與希望傳承下去。

Ryanne回憶當初創辦社企的契機,源自一份遺囑。「有次一位伯伯來到律師樓,他手持姐姐的一份手寫遺囑,當中提及希望將九成遺產分給家人,餘下的就捐給慈善機構,但由於寫得不夠仔細清晰,且未有指明受惠機構,交到我手上也很難處理,結果最後花了很多時間及精力,終於算是『處理』到,但最終捐贈的機構是否婆婆生前意願,我們始終無法得知,於我來說總覺得帶一點遺憾。」

於是,Ryanne在2021年成立「遺善最樂」,只要市民願意進行指定的低門檻遺產慈善捐贈,該社企便會為他們提供免費的遺囑草擬法律服務。「起初只是抱着嘗試心態,誰知四年下來已完成了近千份遺囑,向慈善機構捐出約18億元的遺產,確實是始料不及的。」

Ryanne說不論選擇捐贈什麼慈善機構,都可以為後人延續希望,令世界變得更美好。

為捐款多添意義及重量

據Ryanne統計,「遺善最樂」去年接收捐款的平均中位數為54萬元,當中不乏以百萬甚至千萬計的捐款,更有捐贈者將整個物業捐出。有意捐贈遺產的人平均年齡約為五十多歲,但也有不少二、三十歲的例子,他們雖然年輕但對人生規劃很有想法。她更指出絕大多數人並非因重病臨時才做出決定,而是提早做好傳承規劃的一群。

雖然每位捐贈者的背景各異,但傳承的都是一份心意,Ryanne亦認為傳承不只在過世後才發生,它也包含人尚在時,就如何讓資產、價值觀、照顧權利等「有序延續」。

「其中有位女士是烹飪高手,對於社會上仍有人不得溫飽這件事耿耿於懷,前來立遺囑時,指定要捐給惜食堂。後來她因病離世,我們將她的想法分享給惜食堂的廚師們,他們覺得很感動,甚至認為這筆捐款比平日收到的捐贈更有重量,每次煮食物給有需要的人時想起這件事,會特別有一份使命感。」

Ryanne又提及另一個案,有捐贈者過身前已做好財富規劃,將總數140萬元的遺產,捐給兩間機構。「受惠機構收到捐款時,當然深受感動,但最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捐贈者的兒子邀請他們出席爸爸的喪禮,讓爸爸知道生前心願已圓滿完成,機構負責人跟我說從未試過參加捐贈者的喪禮,頓時令這筆捐款多了一重意義。」

事實上,整個香港以至世界上,也有不少熱心人積極參與推動慈善事業,例如泰國風扇製造商Joon Wanavit及其家族捐款2,400萬美元用於公共醫療服務資金;香港億萬富豪李嘉誠捐贈超過1.28億美元予香港中文大學,支持生物醫學科技的科研發展;陳啟宗陳樂宗兄弟向麻省理工學院(MIT)捐贈了1億美元,用於建立一所新的設計學院。由此可見,不論是普羅大眾抑或是高淨值人士、甚至超高正值人士,慈善傳承的想法都漸漸在社會上普及化。

以上個案與最新一份報告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據宏利香港與德勤共同編制的《大中華高淨值人士財富傳承與保險規劃報告》指出,許多高淨值人士認為,他們在財富積累過程中受益於社會,因此有責任回饋社會,讓「財富向善」逐漸成為主流價值。

報告亦顯示,有51%的高淨值人士曾經/考慮進行慈善捐贈,同時有75%的高淨值人士會考慮通過現金作出慈善捐贈。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保險的功能逐漸提升,而且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因此有8%高淨人士以人壽保險作出慈捐贈。

Ryanne亦提到,除了透過遺囑支持慈善,她亦遇過不少客戶有考慮捐贈保單,但同時提醒:「有心將保單捐贈的話,保單持有人要將受益人指定為慈善機構。否則,當保單上沒有註明受益人,或是受益人已不在人世,保險公司或律師都較難協助當事人按照遺囑的意願來進行遺囑捐贈及分配。不論用任何方式來支持慈善,最後要思考的都是最想祝福哪些人,支持什麼理念,當中盛載及傳承下去的都是一份愛。」

訂立遺囑後,會鼓勵捐贈者將個人意願寫下給親友,讓身邊人知道這份心意。

遺愛同時送上祝福

很多人以為「遺善最樂」的遺字取自遺囑,Ryanne說她原來的想法是遺愛的意思,「每份遺產傳承的是捐贈者的價值觀,是他最在意的東西,視寵物如子女的人會想捐贈動物團體,曾患重病的人會想支持病友組織,童年有不快經歷的會關注兒童福利機構,所以一份遺囑不單是一份法律文件,而是延續捐贈者的信念及祝福,讓遺贈者離世後仍然能夠支持自己的理念,完成生前未做到的事。」

她坦言營運社企後,比以前更忙碌,但卻樂在其中,「我知道每完成一份遺囑,就代表多一間機構會有十萬、百萬甚至千萬的捐款,幫到不知幾多條生命,所以我即使再忙也覺得值得。」

總括而言,財富傳承不只是數字上的轉移,而是將價值觀傳承至下一代,每個人都能透過財富留下屬於自己的印記。無論是直接捐贈還是利用不同財富傳承工具,關鍵在於找到自己想祝福的對象,將心意化為實際行動。宏利香港透過多元化的產品與服務,一直支持客戶以不同方式去規劃財富、傳承精神價值,在宏利香港與德勤共同編制的《大中華高淨值人士財富傳承與保險規劃報告》中,大家可以發掘更多傳承的全新可能。有興趣的讀者,可到宏利官方網站下載報告了解更多。

—撰文自信報資深財經記者馮正男、潘健文
「傳承不是簡單的沿襲,而是守護所愛。」
作者自從事財經傳媒以來,訪問過無數企業家,見證著企業如何傳承、延續未來。

以上內容僅作為一般資料性用途,並不得視為提供任何法律、保險、稅務、投資或其他專業建議。如有疑問,請諮詢專業人士意見。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