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5年3月21日

韋立民(Norman Villamin) 市場分析

【私銀觀】歐洲正在改寫未來

經歷二次大戰和前蘇聯冷戰時期,歐洲一直依賴美國提供安全保證。

不過,早自2011年,前總統奧巴馬已經正式宣布將美國的地緣策略性焦點,從歐洲轉向亞洲,但從軍事上而言,這轉向並未成功。據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估計,截至2023年底,美國近56%在海外的兵力駐紥於美國歐洲司令部防區,在印太司令部防區的兵力只有12%。

美國新政府在執政後的首月,已經積極部署重整軍力分布和加快策略性轉向。國防部長海格塞思在今年2月於布魯塞爾的會議上,不但明確地重申美國早已尋求轉向亞洲的策略性意圖,更直率地明言現屆政府的優先目標是在太平洋威懾中國,並在資源上作出取捨確保這威懾不會失敗,因此「維護歐洲安全是北約歐洲成員國必須要做的事」。

候任德國總理梅爾茨在大選前已經提出歐洲必須盡快強大,從而真正實現獨立於美國,因此在勝選後力爭修訂憲法的舉債限制,為擴大國防支出和基建升級開路。

從最近舉行的歐盟特別峰會可見,長達80年的泛大西洋關係起變現已形成基本共識,而歐洲領袖也明白到,日後將需要自行承擔地區安全和烏克蘭戰後重建的支出。

據布魯塞爾智囊機構Bruegel預測,歐洲將因此需要多30萬的兵力,且每年軍費將額外需要2500億歐羅,才能在沒有美國安全傘下抵禦俄羅斯的威脅。

每年2500億歐羅的額外支出相當於歐盟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加1%至1.5%,而軍費在GDP的佔比也將從2023年的1.7%,大幅上升至冷戰時代的水平,且實際所需支出可能更多。基於這預測,我們估計德國和歐盟透過債務融資,將使各自的GDP錄得相若的增長。

除了「重新武裝」之外,德國也提出動用5000億歐羅投資於基建升級,金額相當於美國新工業政策的一半,但德國經濟規模只為美國的六分之一。這建議與前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在其提升歐洲競爭力的報告中之主張互相呼應。

在這背景下,歐洲股市年初至今表現亮麗;反觀歐洲債市表現落後,可見市場在定價時已經考慮寬鬆財政的因素。然而,目前的資產定價還沒有反映德國和歐洲改變政策,將帶來的另外兩項結構性機會。

第一,由於歐洲長年擔當剩餘資本的出口地,因此即使歐羅滙價今年以來逐步轉強,但還沒有反映當在海外的資本調回歐洲,以為龐大支出計劃融資的刺激作用。假設歐羅滙價將回到以往的貿易加權滙率水平,那麼歐羅兌美元滙價便有望從疫後近乎平價,上升至1.1至1.25水平。

故此,為了受惠於美元近年的強勢而聚焦於美國資產之投資者,可以轉而發掘歐羅計價資產的機會,以在未來把握類似的利好外滙因素。

第二,歐洲銀行業自歐債危機以來持續修復和重整資本,現已具備良好條件擔當融資供應者的角色。歐洲銀行股股價即使在今年已經大漲20%,但估值仍然只是接近其賬面值,股息率也高於歐元現金利率,可見市場仍然低估了當歐洲開展投資大計,銀行業的貸款和利潤增長潛力。

固然,誠如在過去一個月所見,政治秩序驟變將持續在經濟和地緣政治層面激起波瀾,因此黃金和白銀應繼續作為投資組合的錨定資產,以應對變局的影響。

若投資者長久以來只視歐洲為旅遊目的地,那麼在過去一個月發生的種種事件,已經改寫了歐洲的未來,從經濟呆滯搖身成為投資和增長潛力處處之地,這既開創巨大的新機遇,也帶來了需要管理的新風險。

韋立民(Norman Villamin)

瑞聯銀行

集團首席策略師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