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筆者曾在專欄中提到日圓可能已經扭轉弱勢。近期,人民幣也顯著走強。美元兌人民幣滙率從7月初的高點7.3114,下跌4.65%至2023年5月以來最低的6.9713。
這是否意味着人民幣的弱勢也已經出現轉變?實際上,過去一個月,無論是對於美國聯儲局減息從而帶動經濟軟着陸的樂觀預期,還是對中國推出大力刺激措施,從而支持經濟扭轉頹勢的憧憬,都令市場情緒升溫。美元因此走弱,而非美元貨幣包括日圓和人民幣則紛紛上升。
不過,上周中國國慶假期期間沒有更多利好消息公布。同時,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不太鴿派的言論(表示並沒有急於減息)及超乎預期的就業數據,令市場削減對聯儲局大幅減息的押注。因此,風險情緒降溫,令美元反彈。日圓和人民幣也紛紛回吐升幅。
短期而言,若美滙指數繼續在100至102.5的區間内整固,人民幣似乎也難以持續上升。不過,中期而言,人民幣或有進一步向上的可能。
首先,即使美元短期有所整固,由於在美國降息周期期間(假設經濟軟着陸),美滙指數中長期内仍將逐漸下行。
其次,中國出口商結滙壓力。過去一年,由於內地經濟前景持續黯淡,市場幾乎一致持有看空人民幣的觀點。再加上具有吸引力的美國利率,使得中國出口商對沖滙率風險的比率非常低。近期,人民幣的反彈背後少不了出口商結滙帶來的支持。展望未來,隨着美元利率走低以及市場對中國前景的樂觀情緒重新升溫,出口商可能愈來愈積極地出售持有的外滙。
第三,若中國經濟前景改善,或引來資金流入。9月底中國公布一系列刺激措施。貨幣政策方面,中國人民銀行進行了減息和降準,並推出了兩個新工具支持股市,同時下調現有按揭貸款利率等提振樓市。財政政策方面,政治局在周期以外的會議上討論經濟話題,承諾將加大財政支持,以及推動樓市止跌回穩。消息傳出中國將額外發行2萬億元人民幣的專項債,以幫助地方政府緩解債務問題,以及刺激消費。事實上,中國經濟目前仍面臨兩大問題:1.通貨緊縮和2.房地產市場危機。從好的方面來看,自從聯儲局開啓減息周期以來,人民幣趨穩,以及資金外流風險緩和,應該為中國帶來了放寬政策的空間。而近期的一系列措施也顯示當局支持經濟達到增長目標的決心。如果大規模的財政和貨幣刺激措施雙管齊下,能夠幫助改善勞動市場前景、扭轉家庭的負財富效應,以及恢復企業和銀行的信心,我們可能會看到中國經濟出現轉機。若資金回流中國市場,或將進一步支持人民幣。
美元兌離岸人民幣料繼續在7.07至7.12的區間内遇阻,若再次跌穿7,或將下試6.955甚至6.9的低位。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隨着中國出口商提高對沖比率,人民幣購買壓力應該會逐漸減弱。其次,如果人民幣單向上漲且漲幅過大,國有銀行可能會從過去一年為遏制人民幣貶值而積累的美元多頭頭寸中獲利,而人行也可能會採取措施遏制人民幣任何過急的升勢,例如設定弱於預期的人民幣中間價等。第三,人行推出的經濟刺激方案能否有效提振經濟仍需關注。第四,隨着美國大選將至,市場仍需警惕中國與西方國家特別是中美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這些因素結合,可能將美元兌離岸人民幣的中長期升幅限制在6.8左右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