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國上周減息,今周又輪到中國放鬆銀根。港股亦連升10天,執筆之時,已經回升了10%。而且例如滙豐控股(00005)、長和(00001)等一眾高息的傳統藍籌股亦隨大巿上升,不少都由2、3個月前的低位炒上了一成以上。而且因為這些傳統藍籌股都按慣例派了中期息,不少在9月中除淨,9月底派息,所以過去兩個月持有藍籌股都賺息又賺價。
按傳統金融理論,總回報是投資的唯一目標,因此股息多少不重要。理論上,管理層選擇不派息,該筆資金就加進了企業賬上的保留盈餘,企業可將之投資到擴張業務之上,股票的估值亦因此可以上升。所以投資者需要現金的話,只需要將小部分持股出售,就能換成所需現金了。
但是可持續的股息也不過是幾厘,還要分成中期息和末期息,境外更流行季息,因此每次派息也就是股價的1、2厘。現代估值模型用試算表算出,的確可以算出小數點後好幾個位的目標價,但是模型內的一眾假設根本不是這麼細緻,這1、2厘的新增保留盈餘很難反映出來。
另外,雖然股巿長期能反映經濟及企業狀況,短期走勢卻是隨機漫步,不單事前難以預測,有時候連事後亦未必能詳盡解釋。像這季派息是賺息又賺價,但下季亦完全有可能遇上負面經濟發展,派息期間股價下跌,變成了賺息蝕價。如果是派息股,這些短期波幅不影響收入,也因為不涉及股票買賣,所以不影響投資組合的長期穩健。但如果按傳統理論,每季賣股製造收入,這些波幅就會影響到買賣價格。
當然,另一個極端盲目追求高息,亦非所宜。近年海外年輕人流行討論FIRE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d Early -財富自由、提早退休),自然會想到同樣的收入要求,股息愈高所需的資金就愈少。但是股息特別高,通常都是股價低沉,往往是因為巿場懷疑企業盈利能否持續。筆者長期處理這類分析,自然會在所有派到7、8厘的股票之中,選出自身競爭能力未變,但主要受經濟或行業周期拖累的股票。以耐心資本持有數年,一邊收息,一邊靜候週期改變。
但是FIRE派的選股,卻往往忽視了企業的競爭實力。公用股的盈利透明穩定,就算時不與我,收幾季高息亦不影響穩定。但是夕陽企業或者市場萎縮,或者新科技製造了新型競爭者,現時看到的高股息預期會逐步下跌,幾年後就算股價不變,股息亦萎縮至正常水平。但是逆境至此,股價亦會出現長期跌勢,低處未算低。結果3、5年後就是蝕息再蝕價了。
見過有財經人士回應這類劣質高息股,只集中說要注重總回報,但卻沒有說到重點:劣質高息股今年派息再高,也抵消不了因為企業長期弱勢而帶來的股價長跌。這兩周的升浪,水漲船高之下股票都升了不少。未來幾周的走勢,還是會受大巿氣氛主導。不過,稍為長期的走勢,還是基於每家企業的競爭能力。
大巿氣氛良好,自然大家都會調整投資組合。除了估值之外,換馬也應該關注組合的整體體質,趁價好賣掉競爭能力較弱、槓桿率較高等,長期走勢較弱的股票,換成優質股票了。
(編者按:楊書健最新著作《不倒燈塔》現已發售,歡迎訂購。)
本地包郵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