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長期陷通縮的情況似乎有改善,2月份通脹扣除新鮮食品為2.8%,較1月份2%高,連續23個月高於央行目標。市場預期央行加息,在議息前,有大行已作出部署,沽空日本國債,買入日圓和看好日股是最普遍的交易策略。日本最大的工會達成加薪協議,平均加幅5.28%,是30年來最大。增加了的薪金最終是用來消費或儲蓄,對通脹和經濟有影響。日本央行議息後一如預期放棄負利率政策,給市場訊息是金融狀況維持寬鬆,有需要時會再買債,但不會大幅推升利率。市場估10月份加息的機率是26%,央行較鴿的言論,市場的反應是沽售日圓,推高日股。
日股年初至今日已經升了21%,接近去年全年升幅的28%,跑贏其他主要股市。畢非德在2020年8月時披露持有5隻日股,當時日經指數大約是22500點,執筆時日經是40400點,指數升幅接近80%,畢非德持有的日股,升幅介乎185%至400%,大幅跑贏指數,不得不佩服「股神」的眼光。
日股受惠「股神」效應破頂
日股過去兩年表現良好,原因之一是交易所推出一些對投資者友善的措施。2023年東京股票交易所要求市賬率低於1倍的上市公司,要提供改善計劃以達至1倍水平。透過改善資本效率,釋放市場價值。日本上市公司傳統上持有大量現金,保守投資策略拖低增長。日本企業高層應對的策略是透過增加派息和回購,提高股東回報。加上「股神」效應吸引外資流入,日股升破歷史高位。
日本息口如持續向上,受惠行業是銀行、保險公司和存戶;受損的是政府、央行、房地產行業、借貸高的公司,因債務成本增加。息差收窄支持日圓滙價,對入口商和持有日股的外資有利。但日圓升值卻不利出口商,日本海外的投資和旅遊業。留意如果日本息口上升過快,推升長債息,可能出現像去年矽谷銀行和英國退休基金引發的市場震盪。
面對長期低息,為了增加回報,退休基金選擇風險低的長期國債,利用槓桿放大收益。這策略看似安全,但當利率急升,持有的長期國債便會出現巨大虧損,需要拋售其他賺錢項目來補倉,造成債股市大幅波動。
日央行面對債息升或沽ETF
日央行持有大量國債,如債息升,央行持有的國債尤其是長債便可能出現賬面上虧損。日央行也持有4750億美元的日本ETF,佔日本股市市值約7%,賬面利潤約34萬日圓,到時會否有需要出售有盈利的ETF來平衡長債的損失,是未知之素。央行何時或如何處理手上的ETF,長遠對投資者是個隱憂。
日本在海外持有4萬億美元的資產,主要是退休基金和保險公司的投資。日本投資者持有美國國債價值高達1.1萬億美元,也持有新興市場債。日本息口如持續向上,可能觸發資金回流日本,造成海外市場震盪。
日股雖處歷史新高,但估值不算貴。MSCI日股的市賬率是1.37倍,遠低於1989年歷市高位時的4.72倍。預測市盈率14.1倍,也低於MSCI環球指數17.4倍。去年日本上市公司用了650億美元回購股份,額度較美國以千億計相差很遠,但最少反映企業重視股東回報。
看淡日債看好日股日圓
日本經濟去年第四季GDP升0.1%,剛好避過了技術性衰退。但經濟似乎有轉弱跡象,通脹卻未形成回落趨勢。油價最近的升勢,可能稍後推高日本通脹。市場預期下次加息是10月,步伐緩慢對日股影響暫不大。認同大行的做法,看淡日債,看好日股和日圓。下半年如果資金回流日本,美國債和新興市場債可能首當其衝。
免責聲明:所提供資料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投資建議及邀約,筆者已盡力確保所提供資料乃屬準確及可靠,但對其準確性及可靠性概不作出任何保證,亦毋須就由於任何不確或遺漏而導致之損失或損害負責。投資涉及風險,基金價格可升亦可跌,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
pfanwong@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