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美國聯儲局議息,雖然一如預料地維持息率不變,但亦同時維持了今年將會減息3次的預期。近幾周美國的官方通脹數據都稍高於預期,就連民間編制的即時數據都在去年12月觸底後,今年逐步回升。因此聯儲局沒有轉鷹,巿場都鬆了一口氣,當地股巿也再創歷史新高。
其他國家先減息擴大息差
不過,其他境外經濟體的通脹都在降溫。例如英國和加拿大的最新數據都顯示,當地通脹已經跌穿了2%。再加上當地經濟增長亦放緩,甚或收縮,其他央行等不及美國減息,要自行先減息。如果英鎊、加幣等貨幣因而貶值,其實亦有助當地經濟回暖。本周四瑞士率先減息,也許就開始了美國以外經濟體的減息期。拉闊了各經濟體的息差,短期美元強勢就會持續。
另外,雖然聯儲局維持了今年減息3次的預期,但是對明年底的利率預期往上修正了。其實減息至零只是近年策略,就算是二十餘年前由2001年開始的減息期,亦只降至1厘。整個1990年代聯儲局利率都沒有降低過3厘。因此,就算今年下半年開始減息,除非未來18個月經濟又出現嚴重問題,短息也可能只降到3.5至4厘。
投資者現時投資各類高息資產,短期期望自然是減息後價值炒上。長期配置則主要着重對沖將來的現金流風險。只投資定期存款,現時可以收到四五厘利息,股價又不會如高息股或房託等波動,短期風險似乎較低。但如果減息太快,到明年定期存款到期後,就再不能以四五厘續期,到時候高息股價格又炒上了,同一筆資金要再生同樣現金收入就困難了。
再投資風險撐起高息資產
尤其是需要現金應付支出的機構,就必需在總回報之外,同時顧及現金出入流。因此這類機構特別關注再投資風險,在加息期亦不會輕易放棄高息股。但是如果短息下降幅度收窄,例如巿場接受了2026甚至2027年仍能靠定息存期,或各類流通性高的短期債劵賺取3厘現金,其他高息工具的承接力就要更長時間才能出現。
當然,兩年前我都認為以十年為單位,通縮才是主要問題。本周輝達主辦了大型會議,行政總裁黃仁勳在演講末段和9家合作夥伴的人型機械人同時上台,以顯示他們研發進程。像小說或電影中,常伴在主⻆旁邊的人型機械人,也許還要一個世代才會普及。但是已經有傳統工業機械人公司,表示他們亦可使用輝達為人型機械人而開發的電腦工具,大幅降低現有客戶生產線的安裝和管理成本。
AI爆發性增長為通縮加壓
兩年前討論通縮,人工智能(AI)是排在人口結構改變和新能源之後的第三個原因,當時覺得未必會在2030年前對實體經濟有多大影響。但這兩年人工智能出現了爆發性增長,ChatGPT一類的工具,可以輔助各類白領工作。全自動車和機械人應巿也許需時,但所帶來的進步會提升工業產能。貨品製造成本下降,長遠亦是通縮壓力。
畢竟美國經濟規模龐大,跨國貿易佔經濟比重不太高。因此就算歐洲和其他發達經濟體進一步放緩,亦未必影響到美國現時的通脹率。但到了美國通脹率再放緩之時,人口結構和科技的長期效應就會顯現,到時再減息的效果也未必太大了。
(編者按:楊書健最新著作《息賺秘笈》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