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3月3日

黃翔 市場分析

舊憂慮困擾市場 待兩會新風向

2月中國市場在多重壓力下顯著回調,疫後重啟推動的上漲行情告一段落,凸顯市場對中國經濟的長期憂慮猶存。接下來半個月,中國政治經濟生活將被兩會議程主導,新一屆政府亮相以及政策新方向,將成為把握2023年宏觀經濟和市場的重要風向標。GDP增長目標、財政及貨幣政策基調,決定整體宏觀走向;同時,新出爐的機構改革,也將影響投資者對宏觀及行業判斷。

焦點轉至經濟發展

美國通脹預期升溫也成為2月股市受累因素。2月份美國就業、通脹及零售數據超預期,衰退風險降溫,而通脹預期反彈。美元再度走強,人民幣滙率則再臨7關口,中國資產的吸引力亦相對有所下降。

此外,中美競爭長期隱憂再現:氣球事件掀起新一輪中美爭端,而圍繞俄烏局勢雙方博弈進一步升溫……這些新的不確定性主導了市場情緒。身處中美兩大宏觀不確定性當中,資金自由進出的港股自然首當其衝。2月份恒生指數跌幅高達9.4%,幾乎抹掉了1月份以來的漲幅;而增長股受衝擊更大,恒生科技指數全月下跌13.6%。

總而言之,市場長期憂慮猶在。面對經濟增長前景、宏觀政策及地緣政治等多重不確定性,儘管中國股市整體估值仍處於低位,但投資者尚信心不足,缺乏明確方向感。市場亟待接下來兩會提供新的信心催化劑。

財策幣策在合理範圍

2023年是換屆之年,政府將完成新老更替,新一屆國務院領導班子亦將集體亮相。新一屆政府如何提振市場信心,重塑中國經濟向上動能,將是市場關注焦點。

過去兩個月,市場對中國2023年GDP增速預期有所上調。不過,我們預計,2023年GDP增速目標仍會定在5%左右。這意味財政刺激和貨幣寬鬆仍在合理範圍,不會過分刺激放水。

疫情3年,地方政府、企業、居民資產負債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中央政府則相對健康,仍留有一定加槓桿空間。當前在地方政府面臨普遍財政壓力的情況下,中央政府有能力承擔更多支出責任。2023年中央財政赤字率目標應適當提高至3%,甚至更高,但會低於2020年的3.7%。同時,專項債是地方基建資金的主要來源,2023年應維持在過去兩年3.65萬億元人民幣水平;然後追加5000億元人民幣結存限額。

2023年,美國聯儲局加息節奏料將趨緩,中國人民銀行面臨的外部約束比去年要小;我們認為,今年貨幣政策應當更多使用總量工具,無論降準還是減息,人民銀行都還有空間。

地產解困需兩端發力

作為過去3年受影響最大的幾大主體,居民消費、房地產、Big Tech、民營經濟,是新一屆政府亟待扭轉信心的關鍵所在。其中,化解地產危機是重中之重。

從「十六條」到「三支箭」,中央已推出一系列地產紓困政策,但效果仍待觀察。當前,政府應當果斷從供需兩端發力,防止資金鏈斷裂風險進一步擴散蔓延。供給端,應當進一步改善頭部優質房企的現金流和優化資產負債表,並加快問題房企的併購重組進程。需求端,推動地產銷售回暖是重啟市場正常循環的關鍵。監管應當考慮進一步鬆綁過去樓市過熱時期推出的限購限貸等各種短期行政措施,支持剛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

疫情3年已推動中國經濟內生增長動力加速演進,如人口負增長拐點提前到來、傳統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擴張模式難以為繼、逆全球化與供應鏈脫鈎及產業外移風險……市場期待新一屆政府進一步推動經濟改革,以應對內外挑戰。當然,更多細節可能留待10月份召開的三中全會才揭曉。

黃翔

瑞信

中國/香港證券研究主管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